下面是某学生的仿写习作:
刹那间黄沙漫天,风声四起,轰隆隆千军万马疾行至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来了一辆公交车。人流,黄河一般的人流,向前涌动。置身其中,那是内心的激荡,那是灵魂的震颤,那是精神的升华!身边的人们汗流如柱,费尽一切地向上挤。身边仿佛万马奔腾,让人不可停歇地向前。挤上了车的人高高在上,而公交车短暂的停留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继续上涌,纵使司机嗓音撕裂地吼了无数遍“上不来了”。呼吸中充盈着人的气息,在鼻翼乱窜,呼吸与不呼吸只在一念之间。低头便是暗无天日,挤得身上不知道是别人还是自己的汗水,接踵摩肩,身旁一具具肉体的摩擦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咆哮!人类在咆哮!耳畔轰鸣声震破鼓膜,长呼一口气——我终于上车了。
【修改评价】学生完成仿写后,教师可让学生自我修改评价,也可交换习作相互修改评价,还可选择代表性的习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修改评价。师生对上述习作的评价是:该学生能根据所举实例,参照技法分析,结合生活实际仿写,发挥了丰富的想象,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挤车的画面,极具感染力。但有些描写不够合理,如轰隆隆千军万马疾行,黄河一般的人流等。也有学生提出最后一句不但言过其实,而且质疑我不该参与挤车,可改成“长叹一声——我主动让开挤车的人群,终于没赶上这趟车。”
【反思内化】场面描写生动如画,让人如临其境、过目难忘,如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紧张惊险的战争场面,扣人心弦的竞赛场面等。场面描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对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由人、事、境三要素构成,这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载体。场面描写常由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组成,旨在表现某种特定的气氛,因此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往往是不够的,只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映衬、象征、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才能给人展现一幅生动细腻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2.“模型创生”之全篇仿写训练
语篇仿写是按文本的不同体裁,如记叙性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进行整体仿写和创新的写作方式。
【模型构建】记叙文之语篇模型构建——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吴功正《阿里山纪行》为例
【技法分析】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是游记的基本写法。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学生沿着作者的行踪路线,感受阿里山风光如画的美景,体味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对阿里山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含蓄表达两岸同胞心灵相融的愿望。
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下朗读课文,品味欣赏美词美句美文,感受美景的动态美和整体美,领略审美的情趣,心中油然而生去阿里山旅游的向往。
运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来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运用反复手法强调其宁静,隐含的是台湾人民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对开发原生态旅游的赞赏。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以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隐喻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仿写训练】结合自己的一次旅游,写一篇游记下面是彭某某同学的仿写习作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