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而又不失总结
我们在一起谈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所说的“教育智慧”,这里我要谈到三种方法——“了解学生”、“善于引导”、“不断创新。
1.“了解”学生远比“批评”要强
我们做工作,培养的是真正的人,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远比教会学生学知识更重要,要在“真”字上下工夫。这就是教育中谈到的不能只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考虑到个性因素。全国优秀的班主任丁榕老师强调“了解学生是做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知道“问题背后的原因”。2010 届有一名学生,一个阶段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没有以前的学习状态好,后来我就找她谈心,她告诉我父亲和邻居发生口角,被邻居打伤了,两家正在打官司,她很闹心,我这才知道她状态不好的原因,没有别的办法,在那段时间里,特别关注她,总是和她谈心,让她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直到官司结束。想想当时的情景,如果一味地批评她状态不好,不问明原因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效果。对于“自卑”的孩子要给机会调动积极性,对特别活泼的学生要适当地压制他,对于偏激的孩子不要激怒他,这些都是“了解”的结果。
2.“善导”远比“较真”要强
在班级管理中,学会“冷热两种处理问题的办法”
(1)热处理
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很自私,比较冷漠,要让他们在乎周围的人,学会感恩。班级遇到活动的时候,要做到热处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增强自信心,增强凝聚力,如前两天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学历比能力更重要,班级内部选出四名选手,在辩论之前,对选手进行指导,设想对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能出现李嘉诚、比尔盖茨,他们不是不想要学历,特定的年代出现特定的英雄,李嘉诚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学术专业的知识,使我们有能力去驰骋于社会各行各业中”,学历高,能力也不会差,另外,再选出拉拉队队长,辩论赛的时候,给选手加油。辩论赛那天刚开始时,会场的气氛特别热烈,可以说是“选手出智,拉拉队出力”,效果很好。回到班级的时候,继续鼓励,你们展示的是高一二班的风貌,显示的是团队的力量,请为你们的精彩表演鼓掌。一个好的班主任应是一位优秀的语言大师,出色的心理医生,必须得能说,说话利索,做事干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冷处理
春秋时候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有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他主张把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互助互爱,多一点善意、少一点敌意,主张“攻心不攻城”,这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启发很大,用在班级管理中,就是“攻心不攻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但迅速的成长带给他们很多困惑,繁重的学业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在爱的围城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倍感孤独,他们不知怎样冲出重围,“点火就着”,所以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不能较真,要学会“冷处理”,这就是教育智慧中的“宽容”,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朝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要学会包容、等待。
现在有一名学生上课时天天睡觉,不能一下子改变这种状况,了解到他每天晚上都上网的情况后,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做工作,让其早点休息,渐渐的他由一天睡觉、到半天、再到一节课、最后到偶尔打瞌睡,再到精神百倍的听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真的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所说的具有滞后效应,需要耐心的等待,在教育的同时不能着急,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三章《学校保护》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处理个别问题的时候,若着急,很容易有不良的事情出现。教师要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俯视教育,视野一定要开阔,胸襟一定要广阔,在老师的眼中,不应该有好坏学生,应该有听话的、调皮的学生,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挖苦学生、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