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巨大的教学热情
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无论是评价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还是评价教学方法、教学环节,都最终包含着对教师这个“人”的评价,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教师本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经验等。所以,“真正决定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跟学生接触的老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和教材,但一到学校,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敦煌壁画》教学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才华、能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本教学案例所使用的教具,比如壁画修复环节中使用的大型的模拟壁画残件,在目前的条件下,日常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可能较难做到,即使是对于公开课的教学来说,工作量也还是非常大的,教师的精力投入、教学的物力投入都相当大,这些都显现出教师巨大的教学热情。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的正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与热情,是对教师的鼓舞与赞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是保证课堂良性运行的关键。
四、一个共性问题
本课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得当,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还是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都展现了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高超的教学能力。教师讲授的内容,包括敦煌石窟简介、敦煌壁画的内容与形式等,重点解析了装饰图案藻井的排列构成与色彩搭配规律,本生故事画《九色鹿》的哲理与构图方式,以及飞天的艺术特点等,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轻重得当。但是,本教学案例中,也有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错误。譬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解析方面讲到“敦煌壁画是我国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这是—个明显的错误。这里涉及了文化分层理论,一般而言,文化分层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民间艺术属于下层文化,由下层阶级所创造、传承、应用。敦煌石窟是由社会上层的窟主人主持开凿、经营的,因而石窟的营建规格、塑造的内容,体现的是窟主人的意志、理想,而不是承担具体营建工作的工匠的意愿。当然,上、下层文化之间是有沟通、联系的。但总体而言,敦煌壁画属于上层文化范畴。
这也许不是发生在本课执教者身上的一个个案,而是—个共性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只要画得好就是好的美术老师。所以过去几十年,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美术专业素质总体过硬,主要是绘画能力过硬,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则均有不足。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主要是缩减了美术知识与技能领域的课程,加大了教育教学领域的课程,普通话、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等都是考核教师资格的硬性要求,还有诸如“微格教学”“校园文化活动设计”等课程,都是在—个较浅的技术层面上助推教学能力。培养的师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很强,但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专业素养不足。老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似乎是矫枉过正了。但是,就笔者的认识,本科阶段的师范美术教育,过去重视专业技术,现在重视教学技术,二者都是重视技术,都比较急功近利,而缺乏对人文素养的足够关注。所以,上面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近几年青年教师普遍出现的问题,教育教学技术强,课堂氛围好,但是对课程内容的讲授,对一般常识的描述,错误严重时几乎是漏洞百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变革中,哪些科目增加、哪些科目缩减、注重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遵循什么样的“度”、教学怎样适应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学习化时代,等等,都不能是一个轻率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