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诗经到楚辞,到汉赋,到唐诗,到宋词,直至明清小说都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鉴赏这些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大量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在失意和贫困中,他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人民的生活的痛苦、这一时期,他写下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深刻反映贫富对立社会现实,流传千古名句。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中,他看到战乱的苦楚。他写出如“三吏”,“三别”等不朽诗篇。安史之乱后,唐军收复河南河北,他欣喜若狂,写出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因此他的诗,形成了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锤炼,凝重的特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诗进行赏析,不仅使学生对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鉴赏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5.记忆能力
良好的记忆力是获得扎实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逐步教会学生一些记忆方法。
5.1 歌谣记忆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本质或全貌的要经过浓缩编成歌谣,合辙押韵以引起学生的记忆兴趣,学生念熟了也就把内容记住了。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编歌谣记忆历史知识,以达到理解和巩固之目的。
5.2 对比记忆法。比较同类事件,同时指出其不同处,使学生通过联想易于记忆,又使不同之处免于混淆。
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相似点:
(1)爆发原因
(2)都形成两大对立集团。
(3)德国都是战争发动国之一。
(4)结局都以德国失败而告终。
不同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后期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则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除此之外,还有点面联想法,方位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
6.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逐步指导学生把历史现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历史现象做出客观的全面的认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使学生能辩证的思考问题,从而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做出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