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办高职院校德育资源相对匮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待进一步深化。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大部分高职院校能致力于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条件,同时,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很多学校尝试探索了诸多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教学成果。但就整体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运作还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德育资源相对匮乏。民办高职院校无论在师资力量、条件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与公办院校存在一定差距,资源相对匮乏。第二,德育运作各职能部门联系不紧密。主要表现为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社科部、宣传部等德育资源较为分散,没有建立有效的、统一的领导工作机构,各职能部门之间往往各司其职,单独活动,部门之间缺乏联系、配合不紧密。第三,校内外德育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力度还不够大。高职教育要从产教结合走向产教融合,要求德育工作也要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性合一”的模式转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在校内外资源整合方面还有待加强,虽然有校企合作,但在德育方面重视不够。第四,德育教学成果与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紧密度与相关度不够大。
(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冲击。社会大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二流的教育”。观念上长期以来存在“重普校、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民办职业院校相比公办院校办学经费相对紧张,人才引进和人才留住难,导致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倦怠情绪,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生活懒散、进取心不强。第二,多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时期,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发展、价值观念等受到严峻挑战。
(四)民办高职学生群体特征鲜明,对以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职业素质带来挑战。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职的学生入学起点较低,入学分数相差较大,在思想、心理等方面与同龄人有相同的地方,但也表现出一些特殊性,如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经验不足等,具体表现为:第一,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视野得到拓展,但对信息的鉴别、选择能力相对欠缺;思维趋于务实,对与现实相关的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但同时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被社会假象所迷惑;在认知方面,思想单纯,理性分析能力相对不足。第二,民办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活跃但盲目性大,一方面接受新生事物快,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但另一方面主流意识淡化、信仰多元化、偶像多样化。充满自信但期望值容易脱离实际;渴望友情但集体主义观念较弱,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关心他人,集体荣誉感不强,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热情不高;独立意识很强但自理能力不够;思维务实但存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第三,民办高职学生心理意识处于发展期。表现为:智力和认知水平得到发展,但情感体验不稳定,可塑性较大;自我意识日趋强烈,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自我意识发展不够稳定;多重矛盾交织,主要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求知欲与实际能力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期盼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