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专兼结合、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
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工作离不开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为壮大师资队伍,校企双方要探索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统筹安排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关于这项工作,溧阳市教育局拟利用暑期邀请专家进行现代学徒制专项培训,提高全员认识,并选派专任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储备力量。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企业培训师工作团队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团队为主,大力支持校企双方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聘请外籍专家为高级顾问;由董事会组织,通过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面试等方面的考核,面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招聘培训师,组织他们参加现代学徒制教学法培训,取得培训师资格。同时每年选派培训师参加国内外进修,了解企业前沿技术;每3年培训师互换工作任务,拓展其专业知识领域。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由学校选派优秀双师型教师担任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指导教师,企业选聘优秀技师担任技能训练师傅。根据实际需求,企业还从奥地利引进优秀技师、从美国聘请英语教师,提高学徒的技能水平和英语水平。
(四)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育人机制的打造、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都离不开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此,校企双方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学分制或弹性学制,合作制定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并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障学徒合理报酬。各试点单位为保障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顺利推进,纷纷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架构治理结构。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根据不同的合作企业、不同的合作形式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一种是接近传统“双元制”模式的一校一企合作治理模式;另一种是具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司合作关系)色彩的一校多企合作治理模式;第三种是行会深度参与的校企行合作治理模式。三种校企合作治理结构的共同点是:上层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对涉及合作项目的重要事务进行决策,如专业调整、招生人数确定和重要设备购买等。中层建立培训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培训委员会负责教育教学事务,保障培训质量;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安排及监考等事宜。下层建立培训中心,负责日常运行管理。无锡市教育局成立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负责,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农委、工商联七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由市教育局牵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全市组织实施。
本次会议中,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陈衍教授对试点单位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五个强化”的建议。
第一,强化对现代学徒制的理念认知,厘清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职教办学、日常办学活动的关系。第二,强化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设计,确立多方参与、体现职教教学规律的制度,制定完善的政策标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企业经费的资助和鼓励。第三,强化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实施,各地各校应努力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建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第四,强化现代学徒制的本土特色。很多试点单位都面临着学徒质量不高、师傅不愿带徒弟的困境,对此,各地各校要认真分析、梳理困境出现的原因,积极应对。第五,强化现代学徒制的文本规范。陈衍教授针对这部分内容指出,各试点单位还有以下十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试点项目名称不够精确;二是工作目标不能过于宏观,要有针对性;三是定位要准确,找准学校或区域的优势和瓶颈;四是厘清核心任务和事务性工作;五是任务书的核心内容不能过于粗略,不能停留在框架层面;六是在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标准等方面制订详细方案;七是强化试点项目的质量检测与监控;八是试点规模应控制在30~40 人(学生);九是申报过程中要重视基础工作;十是要有充足的材料支撑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