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临多重困难
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子女到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大学生毕业刚步入社会,经济上不能够马上独立,创业所需资金,要么是银行贷款,要么是向家人、亲戚、朋友筹措。由于牵绊因素过多,使得大学生不能够放手去创业。此外,大学生村官刚到农村工作,工作任期较短,对农村的村情不能够全面了解,工作能力有限,创业的想法得不到村领导和村民的认可。
(六)创业成功者较少
大学生尽管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但是很多并不涉及到农业,缺乏实践经验,对所要创业的项目不能够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有始无终,所谓的热情也在创业的过程中被琐碎的事情渐渐磨灭。尽管媒体大力报道创业成功的先进事迹,但那只是少数的成功者,并不能够代表多数的现实情况。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发生的动因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发生的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
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5年和2008年国家相继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就业和到村任职的相关政策,并且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之后又出台相关文件,对大学生创业人员进行资金政策的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级财政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基金”。此外,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政府还出台了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低率等扶持政策。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文件的指示,结合当地的实际,相应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动力,激发了其创业的热情。
2.社会环境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来,创新创业之风已吹向祖国各地,这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了良好创业的社会环境。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随时随地掌握着最新创业信息,了解创业动态,这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减少了其创业的阻力。此外,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事例通过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被广泛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群重新了解大学生村官,重新定位大学生村官,这就为大学生村官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不论是举办评选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活动,还是“网红村官”[3]—江西新余市新溪乡村官欧阳凤自费拍写真,为当地油菜花“代言”等都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3.高校教育
大学生村官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都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各高校陆续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挑战杯”创新创业课,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以及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都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在选修课结构上也做了调整,增加了农学、医学、法律等辅助性课程,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其视野。尤其是农业高等院校,结合所在学校的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将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服务农村奠定了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