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双创”教育,一方面是“双创”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成熟;另一方面发展“双创”教育可以有效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一)社会价值研究
“双创”教育事关人才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孙钦秀、高汉峰等谈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经济社会,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双创”教育[7]。余江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观念相通,开展“双创”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8]。王焰新、吴惠英等人认为:发展“双创”教育可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通过创业来改善就业拥堵现象,它是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9,10]。王占仁、宋妍在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对“双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全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其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带动生产力的发展[11]。
(二)人文价值研究
“双创”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孙钦秀、高汉峰、李志义等人认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人才为支撑的,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人才的质量从侧面也反映出高等教育的质量,发展“双创”教育有利于人才质量的提高[12,13]。郑晓静认为必须认识到“双创”教育具有深刻的引领作用,包括对大学生精神层面、大学生文化层面以及高校综合改革三方面的引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怀[14]。
(三)经济价值研究
“双创”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育,能使隐性的劳动力转化为直接的劳动力,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王豪杰认为,“双创”教育促进人才合理分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从而促进生产的提高和经济发展[15]。卢珊在关于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中提到:一方面,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根和推动力,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双创”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发展优化,通过发展“双创”教育为市场提供优质人才,使得市场经济具有不竭的动力源头[16]。杨珂晶通过对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评价得出: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进步,而两者发展都要靠人力,通过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17]。
三、“双创”教育模式研究
“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分为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层面。
(一)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实施,“双创”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保障“双创”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董世洪、龚山平认为:高校是“双创”教育的承担者,政府是“双创”教育的推动和引导者,企业是参与者,倡导建立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双创”教育机制[18]。马林认为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形成“双创”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19]。胡桃、沈莉认为:建立管理模式应该构建“双创”教育多级组织架构,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20]。李秋斌提到“双创”教育的开展模式:一是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二是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渗透模式;三是与实践教育的互动模式;四是与素质教育的包含模式[21]。王涛认为“双创”教育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创新保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打造“三区一平台”“双创”教育模型,注重创业教育区、创业孵化区、成长型企业区的建设,利用“专业服务平台”助力专业化成长[22]。
(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