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发展,要求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已比中年级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评价能力。已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教师的评价作出简单的再评价。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严肃、认真,并力求准确。否则,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就会伤及他还很脆弱的自尊心,或者誘发其反抗心理。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但毕竟还是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解他们的一些异常行为,并帮助他们解决在体育锻炼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新课程理念也提出了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2006年我校将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引入日常体育教学,并主要在高年级中有序开展。
“少儿趣味田径”最早起源于德国,英文名称“fun athletics”,即趣味田径。德国的田径工作者针对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田径活动的方式、器械、场地等进行了大胆的改进,采用了更加适应少儿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针对儿童(8、9——12、13)岁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方式,且有相适配的成套器械(器械的名称亦为fun athletics,并申请了专利)。这套活动形式一经试用,即受到了儿童的喜爱,经过反复调整,特别是成功地举行了德国全国性的“趣味田径”比赛后,这一活动形式随即风靡欧洲。国际田联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动向,(长期以来国际田联也一直在关注着如何在儿童少年群体中开展田径运动的问题),他们认为德国发明的“趣味田径”对于培养儿童的田径兴趣及田径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反复论证,国际田联决定将这一运动形式稍加规范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由于考虑原装器材的价格以及复制器材时的专利问题,国际田联在推广这一运动时将其更名为“kids Athletics”,即儿童田径)。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组织在充分考虑这一运动的适用对象以及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决定将这一运动形式的中文名称定为“少儿趣味田径”。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怀柔区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的“少儿趣味田径运动”。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
充分利用实验小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期刊、文献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为调查研究和形成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通过抽样对怀柔区实验小学部分学生、教师的访谈,初步了解“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情况。
3、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规则和标准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及文献制定了问卷,在咨询“少儿田径课题组”指导老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收集:请10名老师对问卷内容进行检验,老师们认为内容设计合理、训练方法有效。随即抽取怀柔区实验小学六年级20名学生,并经过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为增强信度,明确要求填答问卷学生如实填写问卷,在1周后又对这20名学生进行问卷的二次填写,然后检验被答卷者两次的一致性,统计结果显示,两次填写试卷的相同率高达95%以上,说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抽取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六年级1班20份;六年级2班20份;六年级3班20份;六年级4班20份;六年级5班20份;六年级6班20份。共计发放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六年级学生共计245人,问卷发放率约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