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和追求人生幸福的需要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人们的职业类别及形态将发生重大变革。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培育人的活动,面对的是身心状态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儿童,工作随机性强、灵活度高,其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加依赖于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而非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另外,从个体自身的人生幸福感而言,一个人文素养更高的个体更能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发展平台,其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拥有更高尚的人生志趣,更有利于其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
3以人本主义思想指导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1)优化课程设置,回归人本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职校园的回归,一方面是高职教育自身的育人使命和发展逻辑使然,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不是只懂学前教育理论、方法的程序“机器”,而是有高尚道德情操,有审美志趣、生活情趣,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人文追求的体现。高职大学生身心日趋成熟,学习目的性较强,对学习方式方法的自主性、灵活性要求较高,追求个性化。因而,高职学前教育应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专业课程设置及实施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征,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文内容倾注,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所需。
(2)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彰显专业育人特色。一方面,要从物质文化建设上,通过丰富的图书资源、标志性建筑设计、名言警句张贴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从精神文化领域有意识地熏陶、引导学生。除设置相关人文课程之外,还可通过举办各类人文讲座、人文艺术活动等,增大学生与人文领域的广泛接触;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及资源,结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等特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手段丰富人文知识的传播、交流方式;通过人文领域相关学生社团的组建和指导,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应急决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引路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熏陶,难点是观念转变,关键是教师素养。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除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成文学生为人处事、治学立业、思维审美的示范。在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加强高职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间。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更应该具备人文的精神与情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尊重教育,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秧田式整齐划一的目标模式,通过丰富的人文素养培育内容,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4)注意克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缺陷在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应在关注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同时,将国家、社会和行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及期待作为重要参考标准,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商磊,刘析鹭.人本主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丢失与寻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01):140
[2] 苏益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职发展观[N].光明日报,2017-1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