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取代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指导思想上追求学习与实践的一体化。根据智能制造行业企业的基本需求,结合智能制造领域工程师的职业标准,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通用规格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创新性为核心,构建由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实践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
3.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探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成果导向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工程应用性为主题,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实现从以知识导向为主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改变按学科理论体系授课、以知识点学习为主的模式,重视多学科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将课程教学与分析解决生产工程问题相联系,按实际工程案例、工程问题、工程思维组织教学内容,实现从知识课堂到能力课堂、封闭式课堂到开放型课堂等多方面的转变。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制定相对灵活的师资管理办法,选聘一批行业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师资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进修、访学、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等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强化教师与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提升教师工程素养,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工程技术水平。
4结束语
智能制造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学合作不够深入、工程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结合智能制造行业需求,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同时,还应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登才,刘畅,李杰.“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04):10-12.
[2] 孙如军,赵辉宏.太阳能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 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