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课后练习中有许多富有创意的题目,主要以说话练习和小练笔的形式出现。这些富有个性的题目既扣住了教学重点,又适度地向外延伸,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运用,将学生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中两个课后练习:“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除了让他们感悟到白荷花的美,更要使他们逐步理清文章是如何把白荷花的美表达出来的,进而让学生关注到写法,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然后让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使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穿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从看到、听到、想到等方面引发想象,之后让他们把想象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思绪被打开了,一句句话就像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教室这个舞台上畅游。大家都陶醉在这美好的情境当中,教师再升华文本的情感:这一池的白荷花太美了,让作者沉醉其中,深深地爱上这一池的荷花。最后再让学生迁移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学着课文的写法(观察、想象再结合作者的感受)写一写,进行段落作文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创造性地开发课后练习,辅助拓展外延
1.依据教学目标,适当改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课后练习进行科学地处理,取其精华。笔者在梳理第二学段的课后练习时,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对待这类的习题,或是舍弃不要,或将其进行改编。要遵循一个宗旨,一切都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学会表达。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她是我的朋友》课后第三个练习中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医生用轻轻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刻停止了哭声,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再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笔者在备课的时候,觉得这个练笔的意义不大,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能很快地得出结论:医生会告诉阮恒抽血不会失去性命,让他不要害怕。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想法,意义不大。因此笔者对小练笔进行了改动——“针扎进了阮恒的血管,他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但他一直在掩盖着自己的害怕与痛苦,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写到:“阮恒想:我就要死了,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可是为了我的朋友,我一定要坚持。”“阮恒想:我真的很害怕,但我不能表露出来,不然的话,医生就不会救我的朋友了,我一定要咬紧牙关,撑到最后。”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情感流露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和他一起害怕,一起勇敢地坚持。阮恒善良、勇敢、无私等高大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很好地达成了本文的情感目标。
2.依据学生实际,科学处理
有的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能自己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中的课后练习:“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回答。因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适当地转化文中的语言即可。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长城》的课后练习:“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细读文本后,还是很难结合文中的句子有条理地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结合文本讨论交流。
为了增强教材的适应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表扬交流,激发学生做选做题的兴趣,但不能做硬性规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做统一的要求。
四、针对性地切入课后练习,促进巩固提升
1.随机抽查,巩固运用
课后练习往往是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所在,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完全掌握,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不断强化巩固,更好地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交流、抽查就是较为有效的反馈方式。
对于做题,笔者会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同伴互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如“我要把喜欢的词语抄下来”“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等,虽然这类练习不作统一的要求,但笔者会通过课堂抽查,家庭作业的检查,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完成了。
2.突出重点,提升素养
每组课文都有学习重点,课后习题中也会有紧紧围绕单元重点设立的练习。如关注写法的:联系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理解能力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升表达运用的: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紧扣学习重点的这类习题,就要在教学中如影随形,不断再现,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或根据这类习题设计相关的检测练习进行巩固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利用好课后习题资源,能有效落实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后练习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摒弃繁琐的提问、多余的讨论和不必要的讲解,这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6期.
2.《语文教学通讯》[J].华夏出版社,2011年第3、4、6期.
3.彭刚.蔡守龙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