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产物。按照其形成原因来看,一种为扩张型,即之前的办学规模无法承载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以及学校不断提升的发展定位。另一种为独立院校合并,新院校希望借助合并,整体提升办学层次和格局。因此,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建立新校区、多校区,新校区都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丰富办学资源提供了可能。
(二)、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为高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多校区办学在为高校发展展开美好愿景的同时,也为学校整体发展提出了不少挑战。具体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硬件方面
1) 办学成本上升(运行成本上升)
多校区办学极大增加了办学成本,对于扩张型大学尤甚,所有硬件投入都要原样照搬(比如,体育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原本可重复利用共享的硬件设施只能新建。 除此之外,则是较高的交通成本。其中包括运载教师上课的班车以及运载学生往返校区之间的学生专业班车,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2) 地理区隔致使信息闭塞
多校区办学除了加大办学成本外,还会因多校区间过于遥远的地理距离导致信息相对闭塞。通常情况下,扩张型办学的新校区校区面积大,多位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郊区市县、偏远地区,与发达文化地区相比,文化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获取相对受阻,文化氛围较淡薄,较难凭借外在因素促进新建校区形成繁荣的文化氛围。
3) 享有学校资源有限
无论是独立院校合并还是扩张型办学新建校区,多校区办学往往存在学校硬件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在新建校区初运行时尤甚)。校本部(或原校区)一般而言拥有更完备的配套设施,如图书馆藏书相对充足、多媒体教室相对完备,形体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厅、创新创业园相对齐全等等。
4) 安全问题易存在隐患
新校区通常来讲校园面积较大,这给校园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新校区往往还有正在建设的教学楼或其他公共设施,破土动工、下挖沟渠,给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一定不安全因素。此外,对于由院校合并多校区功能重新定位后形成的新校区,往往容易存在旧有院校居民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大学校治安管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