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霞老师(苏州科技学院助教)认为,教师控制课堂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与参与者……而且教师会随时修正自己的话题,而学习者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没有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往往在此过程中因赶教学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所提的问题。
在一节阅读课上,执教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What did Lin Tao do to help Mrs. Sun out ?请一个学生回答,学生站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位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快就抛出问题的答案,告诉他答案在文章某处。带着交流失败的阴霾,该生遗憾地坐下。如果这位老师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学生也许就答出来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不到几秒,就请另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看似节约时间,但是学生会感觉老师不信任他,另一个学生回答时一定不会继续思考,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也是不平等的交流,这样不平等的交流只会徒增一次学生失败的“阴霾”,造成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极大挫伤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对话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要给学生预设思考的时间。在任何一次交流中,解决某个问题或老师赶上教学进度远远不及让学生有成功的交流体验珍贵。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会信心百倍并期待与老师的再次交流。
著名教育家林格伦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驱除师生交流失败的“阴霾” ,还学生平等自由交际的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