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由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该量表共20道测验,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该量表获得统计学上的良好验证,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的工具使用[2]。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为笔者自编的开放式问卷,让学生就引起自己或同学们学习厌倦的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自由作答。
施测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统一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据在SPSS20.0上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
2 结果
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因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为五级评分制,故采用中间值3为参照值。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平均值为3.037,属于中间值,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在总样本932名学生中,有501名学生的倦怠总分大于或等于3.0,占总体样本数的53.76%。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看,情绪低落的平均值最高,为3.15,接下来依次是行为不当(3.06)和成就感低(2.865)。由此可见,情绪低落因素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是比较严重的。
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t=2.78,P<0.01);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大二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2.04,P<0.05),在学习倦怠总分上高于大三学生(t=3.47,P<0.01),在行为不当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3.14,P<0.01),在情绪低落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3.56,P<0.001)。
本、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专科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高于本科学生(t=2.19,P<0.05);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本、专科学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学习倦怠的学科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
图1表明,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分布上理工科的学习倦怠最高。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无非两大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185名学生在开放式问卷中共提到22个因素,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
1)任课教师教学方式不合理,讲课快、啰嗦、不够生动形象、枯燥(42.7%);
2)学习环境问题,周围同学不爱学习,沉迷网络和电子产品,环境吵闹,学习氛围不浓厚(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