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化背景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
1.规划和管理无信息化校园文化载体,展历史之魅力
无信息化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形象的第一张名片。应将文化内涵有意识地融入无信息化载体中,使每一处无信息化载体如雕塑、喷泉、长廊、建筑设施等都成为有价值的文化载体,让校园文化充满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同时,学校的文化载体建设还应融入学校的特色和理念,可以从命名和设计上表现出来;不管教学还是办公室的墙壁也是重要的无信息化文化载体,可以与学生文化、社会文化、教师文化等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文化载体上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提升文化品位。
当然,第一印象还包括校园整体环境的合理规划和美化绿化,在布置上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文化标识上,以优雅名字命名楼道、宿舍房间、食堂角落、走廊、教室等细小空间场所,在细微处体现服务学生的理念,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温暖,以提升无信息化载体的育人功能。
2.运用和创新准信息化校园文化载体,现时尚之活力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入校园,要与时俱进必然要借助信息化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固有的无法借助信息化的载体已成为基础,要体现时尚的活力,只有借助信息化改造无信息化载体和打造准信息化载体。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系统建立适应的规章制度如奖学金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准信息化载体,融于学校精神中。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也是准信息化载体的体现,通过信息化手段挖掘和诠释学校深层文化的内涵,让学校精神充分发挥出时代性和时尚性。当然,准信息化载体还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形式多样、格调高雅、贴近学生的具有创新的文化活动载体,推进校园文化长远发展,以此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3.研究和挖掘纯信息化校园文化载体,吐时代之魄力
信息网络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为高职校教学教育等工作提供了新手段,如数字化平台、电子显示屏、微博墙、教学网络资源库等信息化载体,拓宽了高职校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信息化背景下带来的时代魄力和时代潮流。
同时,可以通过研究信息化,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文化载体形式,拓宽载体建设,同时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保障文化载体建设。这也有利于拓展网络上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打开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之门,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言论环境,对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进行科学的引导,具有积极意义。
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对促进师生及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而校园文化载体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抓手。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有效促进学校的文化积淀与社会主导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提升学校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袁纪玮.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