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培养“合作意识”情况调查分析
3.2.1 “合作意识”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表4、表5反映出,通过三个学期的实验干预,实验班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改观。它的各项调查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积极相互依靠”选项比实验前提高了八十七点五个百分点,“听取别人意见”选项比实验前高出了六十点五个百分点。通过T检验,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各指标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对照班“能够承担责任”选项,实验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看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积极相互依靠”选项,虽然通过T检验属正常浮动范围,但指标上呈负增长态势。
实验班的一系列实验干预,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例如:有一次,实验班进行大家非常熟悉的“集体登岛”游戏。A组中有个叫李莹的女同学,特别胖,在“登岛(跳箱)”时,她在A组中最后一个准备“登岛”,尽管“岛”上的同学奋力拉、拽,但由于她太胖,几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本组的同学都鼓励她:再来,一定能成功!本组
有两名同学又跳下来在下面拖她,最后她终于“登岛”成功。她们组最后一个完成任务,但她们还是兴奋地抱成一团,庆祝共同的胜利,因为她们在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这些正是造成实验班与对照班“合作意识”巨大差距的原因(见表六)。

3.2.2 体育课合作与交往行为观察情况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对体育课上学生的合作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实验期间学生平均每节体育课合作与交往行为见表七。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只有小组取得成功才算胜利,才可以获得奖励,至使小组成员能够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所以出现了实验班学生在课上合作、交往行为的增多,最终形成了与对照班的显著差异。
3.3 培养“团队精神”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