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教育教学 > 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指津

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指津

2017-07-20 10:03 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田 龙 杨邦俊 浏览次数 2203

庄子的文章学理深厚,《逍遥游》宏大的境界是“学鸠”“斥鷃”一类的常人无法到达,无法享用,也是无法理解的。这是最需要向学生讲透彻的道理。

2. 辨明特征,挖掘含意

传统文化经典有着特有的表现形态。有的采用《春秋》笔法,“当笔则笔”“当削则削”,微言大义;有的讲究“名实之辩”,重视逻辑推理,重视说理;有的善于通过艺术形象的刻画来传达自己的旨意,以象达意,以象尽意。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不同的路径来解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明文体特征,明确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出文本的深层含意。

例如,《庄子》的文章善用“寓言”“重言”“卮言”。所谓“寓言”,是指那些出自庄子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所谓“重言”,是指庄子假托前贤古人说过的话来表达自己见解的语言;所谓“卮言”,则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只有明确了庄子语言的风格特点,才能真正读懂他的文章。《逍遥游》采用寓言方式写作,文中的“大鹏”是作者虚构的一个艺术形象,“庄子把自己的心灵安放在大鹏身上以此来鸟瞰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宛如凌空高悬的镜子”,大鹏的形象实际上暗喻逍遥“人生的境界”,有深刻的寓意。对“大鹏”形象的解读,不能坐实。教学中,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讲解。

3. 突破难点,解读真意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大都具有独立的学术主张,不同流派之间甚至存在很大的分歧。学生的阅历有限,对经典的解读往往有很多困难,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才能理解经典的真意。

例如,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三类人:第一类人,他们才智可以担当一官的职守,行为可以顺着一乡的俗情,德行可以投合一君的心意而取得一国的信任;第二类人,像宋荣子一样,整个世界都夸赞他他却不感到奋勉,整个世界都非议他他却不感到沮丧;第三类人,像列子一样,能乘风游行,自视而反,对于完善的事,并没有汲汲地去追求。这三类人,看似很自由啊,但为什么没有进入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呢?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抓住三句话:一是“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理解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他们“自视”什么?落实到“若此”上,这个“此”又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上文中说到的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下,即使达到了别人的要求也不自由。二是“犹有未树”,宋荣子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境界更高,他“未树”什么?按照逻辑推论应是前文提到的“定乎内外之分”,尽管他活得自我,但过于自我使境界依然不高。三是“犹有所待”,御风而行的列子“待”什么?有人说“待”风,根据庄子的逻辑,风不是实物而是虚指,风是到达高境界的途径和手段。列子的问题在哪里呢?在“御风”,他将手段和目的混为一谈,为逍遥而逍遥,离真逍遥还有一定距离。原来,庄子认为任何目的的行为都会成为牵绊和困扰,真正的逍遥是物我合一,物我两亡,达到“无己”“无名”“无功”的自由之境。对于这些难点、疑结,需要逐一盘点、剥解。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3.

[3] 赵德鸿.《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7).

[上一页1  2  3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