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师、学校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大流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不够。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被畸形的成功观所绑架,不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在这方面的受教育的情况。在学校教育方面,激烈的升学竞争使承担着青少年个性与人格培育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将教学的能力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轻视,只顾追求知识目标,导致许多学生成为失去梦想的“空心人”。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课程目标的对策
为推进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思政教师、学校还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应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开发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
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思政教师要增强深度开发教材的能力,加强知识点之间、教材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重点、难点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在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
教师应秉持人本性、建构性、情境性、生活性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选择示例,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由表及里”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更多更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如家长、社会、专家、高校等校外资源,利用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提高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充分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确立联系回归生活的教学观
生活即教育,而有意义的教育是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设定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目标的表达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分拔高。将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思想政治教学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在知识目标设计时和学生的实践生活有机结合,把社会问题、热点问题融入知识教学中。在能力目标设计时,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目标设计时,要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注重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与优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价值的自我实现。长此以往,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应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验证科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 建立多元的思政课评价体系
在教师评价方面,不能把学生考试成绩视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学校要从教师工作的整体情况出发,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评价,从教师教学、教育和教师基本素质进行综合、全面、合理的评价。
在学生评价方面,虽然考试成绩是一个检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反馈教学得失、改进教学行为的客观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学习生活、道德观等多方面入手,改变以选拔功能为主的单一的死板的评价方式,摒弃功利主义的评价标准,实行灵活多样的发展性评价方式。以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形成有利于思政教学的合力
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的当下,一线教师是无法违避升学考试结果所产生的强烈影响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功能、教育实效低下是个现实的问题。要改变将学生教育成没方向、没主见的“空心人”的现状,需要经历社会性的改革,才能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