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上作了很多有益尝试与努力,但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下政策落实度还有待提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仔细深入学习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当地教育发展水平与高校发展现状,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细则。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注重上级机关文件内容的传达,更要切实监督细则的落实情况,避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三)优化工作环境,完善体制机制
地方高校作为青年辅导员成长的基地,应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发展体制机制。一方面,明确“双重身份”,明确辅导员责任,使之明晰化,明确岗位职责,划定工作范围,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不安排辅导员职责以外的任务。帮助辅导员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规范职业发展路径。地方高校应设立专门辅导员发展研究部门,在辅导员职称评审与职务晋升上有独立的体系。针对每一个辅导员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各部门要体现人文关怀,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促使青年辅导员敬业、乐业,早日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引路者、知心人。
参考文献:
[1]陈飞.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0):83-87.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现实与未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44-148.
[4]郑金鹏.高校青年辅导员职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4):56-61.
[5]尤西虎.高校青年辅导员的权威及困境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34-37.
[6]陶应军.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认同调适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58-60.
[7]周禄涛.冲突与调和: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自我角色期待与角色首先刍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9):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