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地区对于科学、先进、正确的性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弱于城市地区的。农村现有的性教育大多是避孕方式宣传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这种水平的知识对于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言明显是不够的。
5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性教育的方法
5.1开展性别接纳教育与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是个体无法选择的,是每个人一出生都需要接受的现实,通过教育让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正确认识接纳自己的性别,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克服一些部分农村存在的落后观念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农村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孩子读书还不如嫁个好男人”的思想,避免女孩对两性的社会地位现状乃至对自己的性别极度不满,不能很好地悦纳自己身心发展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自卑与不自信。以发展眼光看待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性变化,有利于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身心发展、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5.2性教育中融入尊重教育
现有的性教育大多将重心放在防性侵教育,致力于教会孩子分辨、防范、远离性侵害。防性侵教育是性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单纯的只教会孩子防范性侵害的性教育是有潜在隐患的,一方面单纯的过度强调防范性侵害可能会导致孩子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或肢体接触有过激反应。另一方面性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防范性侵害。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了解到正确的、科学的有关于“性”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知识。
性教育不仅应该教会孩子防范性侵害,还应该教导孩子不要成为实行性侵害行为的人,不要强迫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性行为应该是双方自愿的、成年的、安全的、需要负责任的行为。教会孩子去尊重他人的意愿。
5.3加强对职业性教育讲师的培养
性教育除了包括生理教育,还应该包括生理隐私教育、性心理、性别平等、性道德教育。而在学校,一般也仅仅涉及相关的性生理保健知识,其他的几乎没有涉及。社会、学校的相关儿童性教育教材也十分稀少。这就更要求中国教育机构加强对性教育教师的培养,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性教育授课讲师等等。为孩子提供专业的性教育知识与性心理问题解答与指导。考虑到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性教育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父母”“爸爸妈妈”等词汇,选择使用家长等词汇,尽量减少对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无形中刺激与伤害。
5.4学校将性教育引进课堂
国务院2011 年8 月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年) 》明确指出: 应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于2012 年2 月发布《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标准( 试行) 》,要求教师要掌握中小学生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加强对父母在外务工农村儿童进行性知识教育是义不容辞的,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异性等知识。在专业性教育讲师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地方,我们可以鼓励青年人或者有能力的大学社团带着性教育项目去往农村地区支教,鼓勵青年人参与到性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泽瑶.小学高年级性教育的行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 张正民,杨秀梅.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青少年性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3,22(02):77-79+91.
[3] 陈少芳,李宏伟,杨巧红,周红,陈月灵,张树地,谭宝凤,梁蔚菁,黄志煊,陈葵芳.中山市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0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