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观念误区
在目前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形势下,虽然许多高校加强了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但其更直接的目的是引导更多学生走上创业道路,以提高就业率,缓解本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不少高校把创业教育仅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停留在技巧、心理、形势、政策的分析,忽视对学生创业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这种短视的就业创业教育成效并不理想,也有碍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措施,很容易使高校过于重视创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以拔苗助长型的方式去造就所谓的创业者,使创业教育的真正意义被曲解。
2、师资建设不完善
“名师出高徒”,成功的创业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创业教育课程多由就业办老师或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和专业培训,教学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对创业教育本身的理解也有限。更有教师仍采用与传统课程类似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甚至有教师实际并不提倡学生从事自主创业,仅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去进行教学。
3、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任何创业活动的运行,都需要一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支持,大学生创业也不例外。就目前实际情况,社会对大学生企业家的态度仍被中国社会传统文化束缚,未形成民众普遍支持的良好氛围,致使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教育时往往存在较大思想包袱。同时,政府虽出台了一些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但从投资、企业和人事制度等方面未形成一整套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法规。并且实践中很多地方并未真正落实好政策,大学生创业还常遭遇“执法经济”、“收费经济”等问题,启动成本较高,审批手续复杂,行政效率较低。
4、创业教育课程未形成完整体系
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创业教育课程,它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滞后性导致我国现阶段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尚未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1)创业教育课数量严重不足;(2)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分离;(3)课程零散、结构不合理;(4)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等。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面对巨大压力,高校创业教育应如何走下去,如何办合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
1、革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这意味着创业教育不仅要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有所创新,更应要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审视,形成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应当是一个将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结合统一的教学过程,而非一种短期速成教育;要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阶段中,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高校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狭隘的就业创业知识教育转变成以帮助大学生挖掘创业潜能、具备创业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作为新型教育理念贯穿高校创业教育全过程。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最终目的,而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创业教育唤醒、诱发、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促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