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早晚自习不合理,早课太早吃不上早餐,晚自习效率不高(26.49%);
4)课程太多,有些课程无用,理论多,实践少,学习枯燥,专业出路少,不好找工作(23.24%);
5)教师和家长逼迫学习(10.27%)。
主观(自身)因素方面,学生共提到17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
1)不能集中注意力,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较多(34.05%);
2)对所学科目没有兴趣,对专业不感兴趣(33.51%);
3)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缺少动力(22.16%)。
3 讨论
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平均值为3.037,参与调查的932名学生中有53.76%学习倦怠程度较严重,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情绪低落”。以往的研究结果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1,3-4]的居多。这可能与民办高校严抓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有关,而公办高校学生的自觉性相对高,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管理,如对早晚自习的要求、检查学生迟到、旷课情况等方面,没有民办高校严格。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情绪上有厌学现象,表现为情绪压抑、意志消沉、烦恼忧郁,对人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严重的还会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5]。
性别差异与本专科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本专科差异。行为不当方面情况较好,但并不代表学习倦怠水平低。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单靠外在约束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
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个维度上,大二的倦怠程度都高于大三。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大二多是专业基础课,而大三专业课居多,而且专业实践的机会比大二多。因此可以认为,多给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从易到难,增加他们对专业能力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和愉快感,有助于学习倦怠水平的降低。
专业差异 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以及各维度上,都比文科、艺术类学生的倦怠水平高,和其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理科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关,他们所学的课程更加枯燥抽象,注重理解,课后作业任务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他们更容易比文科学生感到倦怠[4]。在理科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及作业的安排应灵活多样,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缩短学习时间,又提高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