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汉语语汇里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包括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丁玲30年代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具有湖湘特色的俗语。
《母亲》中“池塘边洗藕,吃一节洗一节”[6],即民间经常说的“泥巴萝卜——吃一节揩一节”,意思是没有长远计划,走一步看一步;又如“泥菩萨劝土菩萨”[6]指相互劝慰的两人处境差不多,同病相怜的意思。“俗话说得好,家花没有野花香,野花哪有家花长”[6]也是一句惯用语。
《水》中的“屎到了门口才来挖茅厕”[2]便是湖湘群众口头流传的一句惯用语,意思是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时,才做准备工作,即“临时抱佛脚”。此作品中“京里,京官们才真阔呢,他们肯拔一根寒毛,我们也都要肥起来了。……”用寒毛形容京官的阔绰。“处处的老鸦一般黑”用来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梦珂》中“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田家冲》“吃闲饭”指没有收入,靠别人养活;也指光拿工资不干事。
诸如此类的颇具湖湘特色的歇后语大多形象生动、诙谐有趣、哲理深刻,富有生活情趣,在文学创作中恰当地运用,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类民间广为流传的惯用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形象生动,雅俗共赏,颇具地方特色。丁玲常常将这些语言引入文学作品,既通俗易懂,又形象地传达了小说中人物的心声。从丁玲早期的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在传承雅俗共赏的俗语方面显示了独具的匠心。[7]
综上所述,丁玲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诸多作品中呈现的常德方言颇具韵味,对其作品价值传播起了助力作用。丁玲在此期间完成了对自己作品的重新思考,是其思想“左转”后向民间学习的证明,氤氲着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值得细品。
【参考文献】
[1] 丁玲.梦珂[J].小说月报,1927,18.
[2]丁玲.丁玲全集(第三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3]毕玲蔷.丁玲小说代表作文学语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5.
[4]丁玲.田家冲[J].小说月报,1932(7).
[5]马冬晴湖南常德方言中程度副词修饰动作动词现象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丁玲.丁玲全集(第一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7]章晓虹.丁玲早期作品的湖湘民俗文化特色[J].武陵学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