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宏观引领,提升大学生村官职业认同
当前许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存在“过度”心理的状态,他们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就业,就业环境的严峻,当村官也是大学生思想上的“无奈”选择。对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的原因调查表明,仅有14.6%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是“想在基层建功立业”,选择“迫于就业的压力”(17.7%)、“各种优惠政策吸引”(29.0%)、“把基层当未来职业发展的平台”(35.1%)[4]等因素的占绝大多数。基于这种现状,在当前扶贫攻坚的进程中国家应该将大学生村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大学生村官在我国政治领域的存在感,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本着为百姓谋福利到基层锻炼的态度投身到大学生村官队伍,将大学生村官制度进行优化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地位,解除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顾之忧
服务期满即自谋出路的制度设计使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即着手为下一站做准备,必然影响其服务农村、扎根基层为百姓做实事的精力投入。国家及地方应拓宽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渠道,同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大学生村官给予适当奖励。
(三)以专业背景为导向分配工作地区
不同地区的情况对当地未来发展模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将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与其专业背景契合度较高的地区更有利于其到任后发挥自身专长干出业绩,比如说山地、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好有农学或林业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村官,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好有旅游、经济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村官。提高分配的精确度,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村官知识技能与当地具体情况整合的难度,便于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四)家庭人员积极配合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刚从校园走出步入社会,他们的创业离不开家人在经济、经验和思想上的帮扶,尤其是家长在人际社交上对子女的指引。首先,家长要依据自己的经历经验对子女的创业给予支持,并与之讨论,及时交换想法,使孩子少走弯路。在子女创业的过程中,父母要常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最新动态,父母是孩子的主心骨,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不顺的时候,是最需要得到父母支持安慰的时刻。在通常情况下子女的行为受父母的观点、态度的直接影响。其次,家长相比子女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可凭借自己的经验为孩子的创业减少阻力,如:推荐有经验的农业人员,向创业者亲自传授经验;积极开导村民们接受创业者的新观点,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支持创业者,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阻力。
(五)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立足村情找突破口,锻炼自身洞悉商机的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5],在实践中使自己慢慢成长、独立。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村官之家.2015年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00余名村官创业[J/OL].Http://www.cunguan,youth.cn/2015/0703/1408035.shtml,2015-07-03.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3]梁子叙.“网红村官”为旅游代言是个好创意[J/OL].http://www.dxscg.com.cn/rdsp/201604/t2757747.shtml,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