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述评
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双创”教育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文件和政策激励高校、社会积极开展“双创”教育。高校对于“双创”教育的研究也日趋成熟。研究大多从国家宏观层面入手,侧重于制度、政策、战略研究。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双创”教育研究体系,“双创”教育实践也不够深入。未来对“双创”教育的研究可以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增强概念意识。准确把握“双创”教育的内涵,学者在研究中已经阐释了“双创”教育新的内涵,但在后来的研究中仍被错误地使用,因此,要增强“双创”教育的概念意识。“双创”教育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改革传统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在发展“双创”教育时,我们要树立新理念。
第二,拓宽研究视野。随着“双创”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对“双创”教育的研究方法上,从宽视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开阔的视野有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而跨学科有助于汲取营养,使“双创”教育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研究中做到理论经验和数据相结合,多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一整套“双创”教育研究体系,包括“双创”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运行体系、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实施保障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
第三,注重多维融合。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的“双创”教育学,重点突出全方位。就“双创”本身而论,包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多维性。另外,“双创”教育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甚至涉及哲学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价值实现等。因此在“双创”研究中要加强自身结构的衔接和学科间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李贵兰.对高校“双创”教育内容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报,2010(12):124-127.
[2]龙飞,金鑫.大学生“双创”教育概述[J].职业技术,2012(9):74.
[3]张冰,白华.“高校“双创”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4]王占仁.“双创”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4):1-6.
[5]刘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0):31-32.
[6]李亚员.“双创”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83-87.
[7]孙钦秀,高汉峰.高校“双创”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9-51.
[8]余江舟.论大学生“双创”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融合[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114-116.
[9]王焰新.高校“双创”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