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这些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并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不同程度地倡导和推行追赶计划,抢占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制高点,以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二,政府加大了对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建立卓越研究中心,改善科研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大学与社会部门合作,实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形成大学之间的国际化合作模式,提高本国或本地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在经费资助的方向上,基本都遵循了“集中和选择的原则”,明显倾向于部分重点建设大学、部分优势应用型学科,从而集中优势资源以提高科研产出能力。
第四,在资金的分配与使用上,大多引入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具有一套严格的评价和审核机制,以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二)特色凝练
这些国家的重大举措虽有共同特征,但也存在一些个性特质:
第一,大学内部机构建设。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的措施比较接近,尤其比较注重研究生院建设,着力于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强调国际合作网络建设,吸收、培养和储备世界级的年轻科研人才。
第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在项目的评选上更强调第三方评价机制,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上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而另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印度,在很多项目计划上还没有具体的规划细则,缺乏创新型大学建设的方法与评价标准,对经费投入、使用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也不够,导致大学对评价公平性的忧虑,降低了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法国较为注重大学科学城的建设,不仅强调科研的国际竞争力,还强调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学术与教学长远规划、校园生活发展相结合,实际上是在打造巨型大学“航母”。另外,相对于其他国家,法国一流大学建设投资的范围更广,涉及的师生和科研人员也更多。
第四,项目的侧重点不同。法国的发展重点在于构建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中心的教研集群,实际上就是现代大学科学城,而韩国、俄罗斯表现出了对地方大学的重视。韩国侧重于集中打造专门化的地方性大学,加强高校的产业化发展。俄罗斯支持地方性大学的合并,以加强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世界一流、具有特色的地区或地方性优秀大学。
第五,受助高校类别差异。受历史上传统优势的影响,俄罗斯和印度都比较重视科技大学(理工类学院)的资助,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大学项目主要挑选科技大学(前苏联的理工学院),而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在进行拨款时,也明显倾向于印度理工学院和管理学院,这使得此类大学获得了较多的科研经费。当然,这也加剧了两国本已严重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三)存在问题
经过强有力的推动,七个国家的重大举措初步取得了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过于密集地投向某些大学、某些领域,其中多为重点大学、产业界大学和重点应用型学科,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大学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也随之加剧,人文、社会等基础性学科被边缘化,大学发展与研究的产业化趋势加强,功利化倾向明显。
第二,加快高等教育变革步伐的同时,新、旧体制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还需要时间磨合,尤其是大学与非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由于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都不同,导致两种结构体系融合的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