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环节——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主要借用补充文章来引荐与教材配套的系列阅读材料。
例如在学习关于童话一单元时,在阅读补充教材的基础上,可再补充《小狐狸买手套》、《灰姑娘》、《小海鸥的第一次起飞》、《木偶奇遇记(节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等5 篇童话。让学生在课后去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做到了主题学习的阅读相机向课外拓展。
第四环节——阅读整本书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佐”的主张。短篇的快速阅读永远替代不了整本书的阅读给人的感受,深刻的、有质量的阅读是整本书的阅读。所以我们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不要忽视阅读整本书的引导。这个任务可以布置为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增大学生阅读量。要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积极阅读整本书那就是收获。
今年我校开展了书香班级的评比,就是要把主题学习与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引领孩子自主阅读,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阅读课及课余时间的读书活动,把课内迁移到课外。长此以往,才能做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第五环节——综合性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活动就是在围绕主题学习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最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的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对阅读的直接体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自主选择、可以确定如下主题活动:(1)为课文中的故事配音或者配插图。(2)讲一讲我们喜欢的故事。(3)演一演我们喜欢的故事(排课本剧)。(4)续写或重新创作故事等。这些成果的展现,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融聚了学生的智慧和心血。
四、怎样使用主题学习的补充教材
1. 在阅读要求方面要做到:降低要求,区别对待
无论低年段还是高年段,尽量降低阅读起始的期待,不带或少带附加条件。要围绕主题采取比较阅读,多篇并重。要求低了,兴趣也就高了。低年级可以画画句子,读一读。比如王瑞静老师,提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一画,然后美美地读出来。中年级可以画画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郭莹老师在使用补充教材时,提出从哪些地方体现语言的魅力,谈谈你的感受,就体现这一点。高年段可以围绕主题画画句子,简单写一写感受。2. 在补充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创造使用,灵活处理
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高年段学生,可根据补充教材的篇幅适当加一加。这就需要根据主题去补充阅读材料。对于阅读速度较低的低年段学生,可根据补充教材的篇幅选择使用 ,适当减一减。如王瑞静老师执教的《春雨的色彩》一课,课后的三篇补充教材,篇幅较长,另外第一篇《春雨》与主题体验美,感受美并不适合,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就去掉了第一篇短文。因为毕竟低年段字的教学还是第一位的。
对于和自己确定的主题不相符的补充教材,就需要换一换。郭莹老师执教的《语言的魅力》一课,她确定的主题是恰当运用语言,会得到非凡的效果。而补充的三篇短文与确立的主题不十分相符。于是郭老师大胆调换。这里不是说编者选文有问题,而是编者在解读时角度不同,因而选用那几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