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由于受到政府资助条件的制约和引导,大学研究的个性和独立性受到抑制,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大学的独立自主性受到挑战,开始更多地显现出对于经济的从属性。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处于急剧的扩充期,已经引发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显。
三、经验及启示
分析、对比与总结七个“追赶型”国家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可以为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以下经验及启示:
(一)继续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我国自"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来,虽然也已投入了巨额资金,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经济、高等教育规模,这种投入应该扩大和持续下去。同时,中国的大学还应拓展资助渠道。以美国为例,其大学资助的途径相当多元化,在2008年市场处于顶峰时,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总额高达370亿美元,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国高校建设应学会依托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并形成良性的经费循环利用机制。
(二)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培养和吸引世界顶级学者
纵观美、英等高等教育强国均具有完备的大学管理体制,即便像法、德、日等‘谴赶型”国家亦然。如果将优先目标设为与哈佛大学竞争,而不是建设一个庞大且有效的高等教育体系,这将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此,今后需要改革现有的大学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提高大学的独立自主性,比如给予在专业设置、领导任命、财务支配等方面更多自主权。一旦有了高效、透明的大学管理体制,也就能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容易吸引和培养世界顶尖学者。当然,这还需要采用国际标准管理教职工的招聘和晋升,提供灵活的薪酬与雇佣制度等激励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用。
(三)支持重点和前沿学科,强化比较优势与特色
从‘谴赶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来看,无一例外都是将资金投向了某些重点和前沿学科,这显然有利于集中社会资源,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总效率,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避免平均主义,不要仅仅为了平衡地区差异,过于均衡地发展区域间的教育水平和盲目投入经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支持重点和前沿学科的同时,还应当发挥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学科,无论其属自然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因为如果它们能够取得充足的经费,相对会更加容易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也会更加容易为世界所关注。
(四)确保研究生培养“精英化”,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高等教育的高速扩充期,以位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为例,2008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然而,连续多年的扩张已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公平缺失等许多突出问题。我国的大学应该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今后务必要完善大学内部质量建设,在保持本科生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要停止研究型大学的盲目扩张,保证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化”,以扭转目前研究生培养质量低下、科研能力弱化的态势。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依托第三方评价机制,设立由教育界以及社会各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审议、评估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和建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