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教育教学 > 青年学生群体极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青年学生群体极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015-03-05 11:46 来源: 互联网 作者:朱泽林 浏览次数 2302

   【摘 要】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具有某种偏向,在经过讨论后群体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形成极端的结果。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富有激情、看重个人名誉、充满正义感、具备较强的集体观念、组织性纪律性强,所以更容易走向群体极化。预防群体极化要从重视传统,加强极端化后果教育,注重观点和意见的多样性与平衡,融入协商民主理念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群体极化;群体思维;流瀑效应;青年学生 
  近来发生在香港的“占中”事件,在社会和舆论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占中”指的是正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近年来,“占领”运动在各国都有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表现出较强的对抗性。这类“占领”活动在社会对抗情绪严重的国家经常会导致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回望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青年学生都充当着主力军,并且常常在整个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激情,看重个人名誉,具备较强的集体观念,组织性纪律性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然而正是这些特质,使得这一群体很容易走向极端化。 
  一、概念的提出 
  群体极化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James Stoner在1961年提出,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斯托纳发现,与个人的单独行为相比,群体中的成员更加倾向于冒险,群体成员的观点会更易于向着某个极端化的观点发生偏移,直至群体讨论的结果走向极端。在桑斯坦看来,群体极化指的是“进行讨论的一个群体的成员通常到最后所采取的立场,与讨论前成员所持有的倾向总体相同,而且更为极端”。总体来看,群体极化起源于社会隔离机制的隐蔽支配。由于社会隔离的存在,群体成员和非群体成员之间所存在的怀疑意识就会在肉体或心理上得到实现。社会隔离使得群体外的信息和观点受到群体内成员的普遍质疑,这样,在群体内部交谈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任何打扰群体内部成员趋于极化的过程。 
  二、青年学生群体极化的形成机制 
  (一)名誉感的驱使 
  名誉感对群体成员思维的影响其实是一种社会比较心理。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个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展示自我,一旦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批评或者质疑,在名誉感的驱使下,一些人就会稍稍朝着占主导地位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观点,从而表示出对于多数派意见的支持。对名誉感的过度追求很容易造成极端主义,因为这样使得群体内的分歧和异议被变相的压制,表达不同意见将被视为是不忠诚的表现,人们受到对自己名誉的某种担忧的驱使,也许就不会由于信息和有说服力的论点而改变立场,更不能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群体的偏见和偏见的严重程度。 
  青年学生往往都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内,宿舍、班级、院系成为他们自然而然地去追寻归属感的集体,由于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使他们在社会上缺乏认同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尊重。因此他们格外看重舍友、同学、同院系师生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一旦了解到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立场,很多青年学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调整自己原本的观点,克制自己潜在的反对意见,从而对目前集体中多数派的观点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支持,显得自己更加“合群”。在讨论中,那些意见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也会越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持有的信息,从而使整个集体的立场逐渐走向某个极端。 
  (二)“舌战优势”的影响 
 1  2  3  4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