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特点】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探究”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小说类文本。自主探究,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推究传统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从中获得文学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该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为“四探究”:一探究主题,二探究人物,三探究情节,四探究环境。即先探究主题,后探究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人物、情节和环境。在探究主题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在探究形式和技巧中,获得文学的享受。但也可以先学习探究最基本的环境和情节,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再学习探究最精彩的人物描写,最后水到渠成地学习探究最深刻的主题。本设计运用后者的方式来设计。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看到这个喜庆的标题,我们都会为范进感到高兴。因为他“中举”了。请问“中举”是什么意思?(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一起开口说说)是“考中举人”。(以问询的方式继续,让学生的兴趣跟上来)为什么考中举人值得高兴?因为他的命运要改变了,有荣华富贵了。范进中举容易吗?不容易,请看课文标题下面方框里边的话:“主人公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这一突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却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让我们走进现场,看看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学生先打开书本,自主诵读,读出真切的体验和细腻的感受,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之后由每组推出一位真诚、细腻、个性化的代表向全班介绍,并现场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到莫大的滑稽,也感到莫大的悲哀,人生的丑态、世态的炎凉,在范进中举的现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先讨论本文作为小说,哪些方面需要学习。让每人围绕小说的文体特点来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四个以上的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接着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学生交流,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另一个关键词:主题。这四个一个都不能少。因此,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有四个方面需要学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再说说本文的四个方面,哪方面最精彩,哪方面最深刻,哪些方面最基本,是学习前两者的基础。每人思考片刻后,参与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方面最精彩,主题方面最深刻,而环境和情节两个方面都是最基本的,是理解精彩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主题的必要基础。
之后建议学生用由浅入深的方式确定学习顺序:先学习探究最基本的环境和情节,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再学习探究最精彩的人物描写,最后水到渠成地学习探究最深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