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界定的课程就是指学校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在教师的角色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课程意识业已成为成熟教师的重要素养,但教师课程意识的修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五关”的专心修炼。
第一关是教育哲学思想关修炼。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予理论上的阐释。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在于培育自己课程意识,不被无关的琐碎及表面化的纷繁复杂的各类现象所迷惑,从而成为课程实施的冷静而理性的实践者。由此可见,教育哲学学习主要是培养教师课程意识的教育哲学意识。
第二关是教学计划关的修炼。教学计划,又称之为课程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着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着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教学计划主要是培养教师课程意识的宏观意识。教师要养成学习研究课程计划的习惯与意识,在课程实施中坚持教学计划为先的原则。
第三关是课程标准关修炼。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就是要熟练理解、把握、应用课程标准。
第四关是教材关修炼。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而言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最基本的就是要熟练、理解、把握、应用教材。
第五关是教与学素养关的修炼。这一关主要是培养教师课程意识的内化意识。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课程价值取向作为执教的根本。其次,要做课程实施的“布道者”。就是做好教与学中课程的引导者,做好教与学中课程的参与者,做好教与学中课程的促进者,做好教与学中课程的激励者。再次,要有一专多能,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素养。当代教师如果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拓展课程应有的深层次育人功能。最后,教师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具体来说,即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辩证地对待学习资料;启发学生加工制作答案,分析说明问题;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