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 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究的火种,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勇于质疑,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还要教会学生“问”,两者结合才成“学问”。质疑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数学课堂才能更加高效与精彩。
一、营造氛围,善待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中满堂课灌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将质疑引入课堂,就是要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推进教学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智,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让学生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带有格子的纸,让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面积。这时有学生质疑道:“不知道长与宽,怎么求出长方形面积?”教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如何知道长与宽呢?请发挥你们集体的力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有的组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出长与宽,求出面积;也有的小组把每一个方格的边长看作“1”,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交流展示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各小组将成果进行了展示,学生既掌握了长方形的画法,又从具体长度与单位长度方面完善了对于长方形面积求法的认识。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重点表扬了用单位长度来计算的小组,学生能用单位“1”来表示长度是本节课的一大突破,为下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方法引导,教会质疑
好问、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提出有数学思维价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先从模仿开始,进而明白从何处找疑问、如何找疑问。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解题过程的分析中等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处处生疑、时时善思的习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时,对于学生来说认识上下、前后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左右的认识则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相对面时左右的认识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课本上有一幅小朋友上下楼梯的图片,学生观察后产生了认知冲突并提出质疑:“老师天天教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怎么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是左边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让一组学生举起右手,朝前走表示上楼梯,转弯后接着走表示下楼梯,手始终不放下,这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把握清楚同向和面向的区别。这时又有学生问道:“那为什么体育老师在教操时面向我们,可是都向同一方向伸手或抬腿呢?”对于学生的这一发现,教师为之称赞,因为这是学生注意观察的结果,这里只需向学生简单说明体育老师的正面演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即可。引导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敢于质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结合实际,巧用质疑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实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多想一想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多试一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多做一做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结论。巧用质疑,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全面、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室图书角的书橱上层有81本书,下层有30本书,要使上层的本数是下层的2倍,需要从上层拿出几本放到下层?解题时,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求出的结果与验算不相符?教师让该生将解法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多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他只将上层减而没把下层加,所以求出的结果与验算不相符。由此可见,巧妙利用学生的质疑,可以有效地为学生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