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委婉语;跨文化沟通;禁忌
一、引言
委婉语,即用一词代替比较唐突的令人不快的另一词的表达方法,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语言技巧,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修辞方式。国外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始于16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orge Blunt在其论述中首次引用了“euphemism”一词。随后很多研究者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如Mencken在其著作The American Language中具体地探析了委婉语的形成及发展。当前,国内很多学者从语法、修辞及文化等多个角度对维、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如热玛扎的《美学语言学视角下的维汉委婉语》(2009),易红、符冬梅的《维汉恭维语及其回应对比分析》(2010)以及阿孜古丽·司马义的《汉维委婉语的语用及修辞对比研究》(2010)等。
和其他语言一样,维吾尔语、汉语中的委婉语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使两族人民在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时更加和谐融洽。但是由于维、汉两个民族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语言禁忌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维、汉两族人民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对于委婉语的选择与使用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了解这些差异和困难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维、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避免摩擦与冲突,促进民族交融与团结。
二、维、汉委婉语使用对比
(一)宗教禁忌的委婉语使用对比
宗教习俗是委婉语使用时需注意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一般的汉族人民来说,对宗教禁忌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但对部分有宗教信仰的汉族人民来说,其信奉的神灵是不能亵渎的。比如神像是忌讳买卖的,因此各家各户贴的神像都不能说是“买”来的,而要委婉地说“请”来的。
(三)疾病、死亡禁忌的委婉语使用对比
这些例子表明,维、汉两个民族的人民对疾病、死亡都是比较忌讳的。人们忌讳谈论疾病,因为疾病会带来死亡。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担心直接说出“死亡”两字会给自己及身边的亲人带来不幸,因此采取委婉的说法。
(四)数字禁忌的委婉语使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