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不仅是课本
(一)在附录中明确标注语文基础知识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在附录中明确标注语文基础知识。从第二课起,认识田字格,生字笔画、笔顺、部首,汉语拼音的笔画、笔顺,什么是字、词、句,生字表中的多音字,《常用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表》都明确标注或安排在教材当中。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时,孩子们不再是张大嘴巴等着教师把虫子喂进嘴里的雏鸟,他们可以凭借课本,不等待教师讲授、不需要另外查阅工具书、参考书,只通过自行研读课本,就能大致掌握这些简单明了的基础知识。
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我的教学工作也许要从“强调孩子们抬起头认真听老师讲”,向“鼓励孩子们低下头自己去看”转变;要从“新知讲授”向“释疑解惑”转变。从“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传递出的编者对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与引领,令我发自心底地敬佩。
(二)明确提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另一显著变化,是在课后习题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目标、途径和时段。
例如,对识字教学的安排:《日月明》一课中用“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泪、休、歪)的意思吗”,教给孩子们通过研究字形推测字义的方法;《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探寻汉字部件的表意功能;《语文园地六》“连一连”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探寻汉字的结构;《小蜗牛》“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引导孩子们利用图画在语境中猜测字义与字音。这些围绕着探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展开的学习活动,既引导着孩子们如何学,又指导教师如何具体地帮助孩子们掌握自主识字的基本技能。
再如,对朗读教学的安排:在《zcs》一课中,用“学”“学生”“我是小学生”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字、词、句;《秋天》一课的“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语文园地五》的“读一读,读准字音”(读“你们”“家里”等词语);《青蛙写诗》认识逗号和句号,感受它们停顿的不同之处;《雨点儿》读出词语与逗号、句号的停顿;《乌鸦喝水》按自然段来渎。由明确什么是“字、词、句”,到“读准字音”“读准词语的音”“读出句子的停顿”“把一段话读通顺”的朗读训练序列编排得非常清楚明白。
从阅读教学的安排上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前五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都放在朗读与积累字词上,直到第六单元才开始通过课后问题引导孩子们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到第七单元才开始进行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重点明晰,取舍有度,稳步推进,井然有序。
使用这样的课本,一线教师可以从课后题和语文同地中明确每篇课文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加之这种编排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序列性。这样就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前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常由教师凭着个人的喜好与素养随意安排的状况。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课堂、特别是师资薄弱地区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具有公平意义和促进作用,也使得母语教学的实施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依照知识体系的整体序列稳步推进的,严格按编者意图去实施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提前训练”“拔高训练”“随意训练”带给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也使得孩子们有更充分的课余时间去广泛地融人生活,广泛地进行个性阅读,广泛地参与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