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我省将全面实施新高考。学生除了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科目之外,还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参加选考,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20 种不同的选择情况。针对种种不同的组合情况,如何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在新高考模式下,由于T 分数消除了学科之间的差异,只需将20 种不同的六科的测试成绩统一转换为T 分数,再汇总排序,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
一、运用T 分数考核教学成绩的理论依据
T 分数是根据统计学原理,按一定规则把原始分数转化为具有相同意义、相同单位和共同参照点,并能刻画考生分数在总体中的位置。
就学生个体成绩而言,比如,某班两名学生张三和李四,在同一次数学测试中,张三得90 分,李四得75 分,我们可以判断出张三比李四考得好。这是因为张三和李四的数学分数有着共同的参照点,即这个年级的数学平均分数。
又如,在某次测试中,张三的数学测试成绩是90 分,而语文测试成绩是75 分,由于这两科的测试成绩的参照点不同,张三同学这两科的成绩是不好比较的。
再如,张三这次数学测试成绩是75 分,上次数学测试成绩是90 分,同样是由于这两次测试成绩的参照点不同,他的这两次成绩也是不好比较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某一位同学某两次或某两科测试成绩相同,参照点即年级平均分数也相同,但是他的这两次或这两科成绩在年级中的位置是不一定相同的,当然他的这两次或两科的测试成绩也是不好去比较的。
根据T 分数的概念,以上张三的成绩是能够比较的。下面介绍几个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平均分数:是用一组学生成绩的总和除以学生人数所得的商。它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即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也是我们在比较数据时选取的参考点。
2.标准差(标准偏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一组被测试的全体数据与平均值差的一个平均数。它反映被测试的全体数据相对于平均分数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