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长期以来,地处民族地区的多校区的吉首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准确把握、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极为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和体系化的探索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首倡“立人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追求阳光心态,培养健全人格,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和人生发展,育人特色鲜明,形成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和谐校园建设的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建构了一套更趋科学的、人性的、和谐的、个性的具有吉首大学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解读
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面的研究范式和思维路径,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正能量的应对范式。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
回顾历史,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着力于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关注人的优秀品质、阳光心态和美好心灵等积极方面的新生心理学派,珍视人的心理机能和心理规律的深入探索,注重人的潜能发挥,研究的对象并不是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是普通人,坚持把有效促进人的健康成才,大力激发、培养和提升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努力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社会体系作为主要研究任务以及工作内容。这正如积极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2]。
显然,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关注心理障碍、心理疾患过多的传统模式被积极心理学逐渐打破,它关注人类的希望、快乐、幸福与发展,进而被称之为当代全球心理学界第四次浪潮,誉为“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以更加开放、更趋开明、更具欣赏性的视野去对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关注和建设人的优势、优点与正面的力量,从治疗人的心理疾病、解除精神痛苦、排解情绪这种偏向于问题的价值取向,从而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人的固有的积极潜力与能力上,努力培养或扩大
[收稿日期]2017-06-19;[修回日期]2017-07-20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研究”(14C0934);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15C04);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与改革”(2015B05);吉首大学2015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15SK029);吉首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SUSZ201504)
[作者简介]尚道文(1977-),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困扰转为帮助人的自身构建良好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种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那人的固有的积极力量、正性情绪,让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充满正能量并生活快乐、幸福的人。可见,正是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为核心,积极心理学正逐渐成长为当今一种新的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