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教育教学 >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创新管窥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创新管窥

2020-04-13 09:46 来源: 互联网 作者:毕秀芹 浏览次数 497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对于“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创新,具有切实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本文以传统文化富有的文化自信意义为视角,阐述传统文化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立足点和拓展领域,说明文化自信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形势与政策”    实践教学

2015年7月3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阵地,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对于开阔大学生视野,了解和思考世界形势的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与现实的关联

“形势与政策”的现实性非常强,主要涉及国家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至少对国际形势较为熟知。否则,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感触至深,无法强化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大学生没有直接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社区工作、课外辅导、社会观察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恰与“形势与政策”涉及的问题相关。“形势与政策”不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仅仅记录事实的过程,而是通过世界领域中发生的大事促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实践诉求是其必备要素。

在一国或地区的内部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大学生对其的把握有赖于一定的知识素养和理论基础,这是真正展开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触及的主要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现实紧密相关,又高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历来“形势与政策”缺乏统一的教材,为教师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始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具体落实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求大学生不仅明了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大致情形,更使大学生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促进学生有所感、所想、所问,主动思考。课堂教学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了加深大学生的理解,相应地,各种探究式教学不断被引入“形势与政策”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国内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吸收多元文化”[1]。例如,情景式教学、微电影、视频、快板、朗诵、课件解说等,都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单纯的传统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与政策”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探究式教学中,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已经进行过多种探讨。不过,贯穿于探究式教学之中,增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是值得倡导和肯定的。回顾历史,仅有一些历史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主动找寻资料,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二、文化自信对“形势与政策”创新的可能

“文化自信”从属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论述,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简言之,文化自信是長期历史传统中孕育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因素。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态度和前提。大学生的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等背景,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理所当然有内在的文化指引着对世界有立场和方法上的理解。要对历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仅对事件进行大致情形的了解,并不足以还原事实;要对问题准确定位,就需要以认知主体的背景为铺垫,不仅是自然而然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古往今来,但凡能够掀起巨大反响的文化因素都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撑,甚至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熏染。同样,“形势与政策”中的一些问题就具有类似的特征。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树立自信和强化判断力的内在条件,有助于加强对问题的宏观认识和深刻反思。自信是一种自觉意识,也是深入文化发展和传播中的觉知。任何优秀文化都包含自信心、尊崇心和推崇心。说到底,当今世界大势就是文化传播和激荡的过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科技、经济、文化等潮流不断涌现,它们给社会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大学生们广泛地感受到了这种影响,但是尚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了解。如果在具体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会更自信。文化自信建立在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有赖于“形势与政策”以此为基础和视角开启新的学习历程。

三、从文化自信看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和拓展

(一)立足点

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情景教学模式展开,情景教学有传统文化渊源。“谈论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当是其首要的所指”[2]。情景教学并不是西方教育独有的产物,它在中国传统中也有,甚至起源更早。早在孔子所在的春秋,对话就是教育的方式之一,它完全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情景教学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将教和学很好地融合。实践是多样的,可以是师生进行社会调查,属于较为典型的科学实验方式;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实践方式展开……情景教学的特点主要在于在具体场景中提高思维和对话能力,使学生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这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形势与政策”中的事例可以从中国传统中找到政治哲学智慧,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作为一个系统,国家内部有各种要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同时期各国国内及国外的因素各有不同,历史就成为折射这些现实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很多事例,它们或诉说着为人的高妙,或诉说着处事的圆满……为大学生提供了可资的智慧资料。从古至今,错综复杂的、相互交错的人和事构成了社会关系的主题。如何看待这些具体的事例,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古老的哲学智慧能为此提供一些借鉴。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授课过程中,引用经典分析现实问题,以及借用古代哲学逻辑进行辩论等,都是一种学习方式。

(二)拓展

文化自信提供给个体文化上的信念,促使他能够端正态度,不断反省,但不会进入极端偏执的境地。文化具有传播性,不因一时一地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文化的相互激荡而改变,它的传播和发展本身就具有穿透现实的力量和诉求。

传统文化的厚重可以弥补“形势与政策”偏向现实的不足,使之具有理论延展的可能。“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展开的维度当然有别于理论课堂,很多时候以社会调查为基本方式,这也是当前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仅仅就“形势与政策”的社会调查而言,它要遵循一般社会学的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被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并不鲜见,但是要注意选取对象是否适合社会调查。另外,西方的科学测量方法有缺陷,这要求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从理论和实际上不断完善社会调查方法的引入。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关民俗的素材和理论,它在社会调查中有突出的作用,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与现实的衔接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传统文化为大学生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逻辑框架。虽然文化涵盖范围广,内涵丰富,但是可以从文化角度解读“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中以文化为核心的内容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根据,并为社会调查提供方向。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各种文体,内容复杂多样,如果对文化加以深入了解,就能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很多经验。“谈中国人的文化,先从中国人对人的理解说起”[3]。古老文化的智慧,诸如发人深省的政治哲学,包罗万象的治国经济理念和素材,还有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巨变,军事斗争和政治的关联,军事著作的理念……诸如此类,都是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历史,文化构成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如果将历史的变迁看作文化发展史,那么文化之间的冲突、激荡和交流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文化发展有内在的属性,性质的变化甚至能够展现一个时代的特征。从文化作为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各个要素关系的折射就会发现,文化隐藏于背后,并且可以成为一种视角和方法。

传统文化中也有“形势与政策”中的类似体例,为大学生揣摩和关注问题提供了模型。“形势与政策”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在说明问题时,“形势与政策”又以科学、清楚、明白为基本标准,主要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此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在面向社会实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形势与政策”依托的材料以说明文为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说明着重于问题的清楚表达,一方面需要主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清楚明了地概括有关国内外热点,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达历史上类似问题展现的理论及具体的关系等。说明文体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会理清思路,学会总结问题贯通的诸多内容,明了事例在类似环节中具有的地位和意义,从而对自身分析问题提供思维启迪。“形势与政策”所涉及的问题有点类似于政论,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力,有一定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并对社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看待问题时不偏激、不违心,能够敏锐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养成快速阅读和博览群书的习惯,强化分析问题和阐述观点的能力,都是说明文体裁内在的要求。中国传统的史书、传记、小说等往往题材短小,并且以说明为主,大学生从中能够联想到“形势与政策”中的问题。传统文化的论辩对“形势与政策”教学也有启发意义。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乏辩论家和政治家,古老的人生智慧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有力武器。

简而言之,“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多种多样。单就文化自信而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汲取营养和展现吸引力的一条路径,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养成文化自信的丰饶之地。

参考文献:

[1]葛丛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47-48.

[2]金惠敏.文化自信的对话性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16.

[3]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