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促使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巩固,了解自身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避免让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的自主探索,在让学生做作业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提高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解题方法和技能,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教学时,布置作业的必要性
(一)布置数学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数学知识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并且在课堂上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点。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将相关知识点拿出来,让学生做题时,学生却似懂非懂,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虽然已经将所学的定理或公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却找不到做题的思路。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布置数学作业的必要性。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透彻的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来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不断的作业练习过程中,加强对该知识的解题思路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数学本身是指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以及思维性的学科,其知识较为复杂也比较难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而学生做数学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加强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促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打开新思路,创新出更多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了思考、辨别、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在长期的过程中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测
学生在当天课堂上学习完数学知识点之后,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测,及时的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及时的完善自身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同时,数学作业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教学中的问题,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集中的发现每位学生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反思教学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从而在下一次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进行改正。
二、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一)作业的布置应该精炼且具有针对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让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学生做了太多重复的题型,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的思维禁锢住了。因此,教师在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时,应该结合课本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上讲的重点,设计和布置一些经典题型,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增长解题经验。教师针对课堂上讲到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作业的布置,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思考、总结、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点。例如,教师在本堂课中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教学时,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知识点后,就可以在课后进行针对这一知识点布置这样一个运算作业:(+9)-(+10)时,学生就会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9)+(-10)=-1,得到(+9)-(+10)=(+9)+(-10)=-1,由以上运算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字母表示,学生就会根据上面总结出来的结论,归纳出:a-b=a+(-b)。这样就可以针对所学知识,让学生根据知识点的概念加强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二)设计具有层次化的作业
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讓学生能够突破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强弱,以及每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梯度的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一些题型。例如,在一套作业中,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而必做题是一些基础性题和在基础上拔高了一点的综合性运用题,而选做题是可以给学生自由进行选择,这类题型跨度比较大,难度也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学习能力强且对该题型感兴趣的人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教学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化作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作业具有针对性且比较的精炼,促使学生有效的提高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10):218.
[2]王志刚.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