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境教学理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它反映的是教育的本质需求,中国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高职教育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也在推行各种教学改革,方法方式很多,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加强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构建和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职业化的技能素养训练,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 高职教育;情境教学;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1.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情境教学通过学习环境的构建,使得学习者能融入其中,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内容也从“知识”转变为实践应用,这种体验学习方式更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情境教学主要基于构建注意理论与实践,对实际环境进行设计与构建,让学习者能参与其中,教学者加以组织和引导,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学习。
2.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在中国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知识理论体系的学习,素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重点强调书本知识体系的作用,不可否认,书本作为人类知识经验体系传承的结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书、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知识与经验的浓缩,蕴藏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通过书本,可以全面而快速的学习其中的知识;但书本毕竟是死的,空洞的文字在课堂上经常会脱离实际,学生无法领会,使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流水线式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将人转化为了职业化的劳动者,职业人必须具备职业应用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空洞的文字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但离实践应用却非常远,中国的校园教学一直都存在与实际应用脱离的境地,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重新适应和学习,这种产教脱节的现象,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式。
3.中国高职教育现状
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学校规模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的60%左右,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0年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有只是理论体系的研究人才,今天,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这也是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差别仍然不大,高职院校的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很多都是直接从校园到讲台,本身就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如何承担“职业化”的教育,照本宣科显然无法使学生“职业化”。
近些年,国内高职一直在探索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项目化,将课程知识体系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应用和掌握职业知识技能,但课程怎么项目化,用什么样的项目来支撑课堂教学,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企业实际项目都很难直接应用于课堂,这样,就必须对实践项目进行浓缩和改造,转化成适合课堂开展的项目。
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有些项目容易转化,比如,模具制作,只要学校配备相应机器设备,课内引导学生进行普通模具的实际开发,模拟或真实进行企业模具的制作,是完全可行的,学生学到的,可以直接投入应用,在实践项目中,还可以融入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会操作,还懂得为什么,理论结合实际,技能和知识并重,这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教育,也是职业化的教育;
相对来说,管理类的课程知识体系更多一些,进行实际项目的转化就要难得多,很多管理原理和理论也比较抽象,实际的应用对环境依赖比较大,课堂模拟往往形神难以兼备,项目化应用的难度就比较大;比如供应链课程,企业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经营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还涉及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还有社会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体系,其构成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这样的课程,进行项目化,就非常困难,相对来说,成熟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会更适合。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中让学生融入课程应用环境,避免空洞的理论条文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怎样让学生融入应用环境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情境化,教学中,模拟或置身真实场景,让学生体会参与实践应用,进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拍电影,老师要进行课程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让学生入戏,这样,课程才能像电影一样,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
4.情境教学在高职中的应用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各种软件设施,如课堂氛围,知识技能的合理转换设计等。教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架起一座抽象到直观、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
【关键词】 高职教育;情境教学;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1.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情境教学通过学习环境的构建,使得学习者能融入其中,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内容也从“知识”转变为实践应用,这种体验学习方式更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情境教学主要基于构建注意理论与实践,对实际环境进行设计与构建,让学习者能参与其中,教学者加以组织和引导,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学习。
2.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在中国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知识理论体系的学习,素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重点强调书本知识体系的作用,不可否认,书本作为人类知识经验体系传承的结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书、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知识与经验的浓缩,蕴藏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通过书本,可以全面而快速的学习其中的知识;但书本毕竟是死的,空洞的文字在课堂上经常会脱离实际,学生无法领会,使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流水线式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将人转化为了职业化的劳动者,职业人必须具备职业应用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空洞的文字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但离实践应用却非常远,中国的校园教学一直都存在与实际应用脱离的境地,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重新适应和学习,这种产教脱节的现象,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式。
3.中国高职教育现状
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学校规模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的60%左右,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0年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有只是理论体系的研究人才,今天,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这也是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差别仍然不大,高职院校的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很多都是直接从校园到讲台,本身就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如何承担“职业化”的教育,照本宣科显然无法使学生“职业化”。
近些年,国内高职一直在探索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项目化,将课程知识体系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应用和掌握职业知识技能,但课程怎么项目化,用什么样的项目来支撑课堂教学,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企业实际项目都很难直接应用于课堂,这样,就必须对实践项目进行浓缩和改造,转化成适合课堂开展的项目。
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有些项目容易转化,比如,模具制作,只要学校配备相应机器设备,课内引导学生进行普通模具的实际开发,模拟或真实进行企业模具的制作,是完全可行的,学生学到的,可以直接投入应用,在实践项目中,还可以融入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会操作,还懂得为什么,理论结合实际,技能和知识并重,这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教育,也是职业化的教育;
相对来说,管理类的课程知识体系更多一些,进行实际项目的转化就要难得多,很多管理原理和理论也比较抽象,实际的应用对环境依赖比较大,课堂模拟往往形神难以兼备,项目化应用的难度就比较大;比如供应链课程,企业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经营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还涉及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还有社会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体系,其构成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这样的课程,进行项目化,就非常困难,相对来说,成熟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会更适合。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中让学生融入课程应用环境,避免空洞的理论条文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怎样让学生融入应用环境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情境化,教学中,模拟或置身真实场景,让学生体会参与实践应用,进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拍电影,老师要进行课程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让学生入戏,这样,课程才能像电影一样,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
4.情境教学在高职中的应用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各种软件设施,如课堂氛围,知识技能的合理转换设计等。教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架起一座抽象到直观、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