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在小学教学当中更能极大的激发出孩子的创造意识,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活跃和丰富,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在音乐教学当中,对音乐旋律的认识和创作是课程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认知和创作,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继而更好的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教学原理和实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旋律创作教学实践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领悟力、学习力、创造力都是最强的。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能够引导其更加高效的学习,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旋律创作便是一条能够很好的挖掘出学生们思维潜能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1.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意义
通过对教育体制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如今的教学手段和科目设计中,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环节还十分薄弱。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主要以课本为依托,教学模式相对死板,不符合音乐灵动、活泼的特点,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就对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旋律创作是音乐创作的最主要部分,同时符合小学生对创作的渴望,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是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并且填补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环节的不足,完善了教学体系。
2.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教学原则
2.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创作,就是思他人所不能思。尤其是在旋律创作这重没有界限的灵活课程中,学生更加容易出现不同的、奇异的想法,这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学生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开始自主思维的先兆。但是,现如今许多教师对这种情况并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于认为学生的表现是荒谬的,继而进行扼杀,彻底断绝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旋律创作课堂中站在聆听者的角度,允许学生们有差异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2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思维的角度和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思维处在最活跃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创造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往往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同一个事物。我国教学最容易犯“灌注”式错误,让所有学生都跟着教师的角度和思维,这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允许多视角、多结论的存在。只要不脱离最基本的概念,就应当认为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这对于自主思维是极大的鼓励。
3.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实际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接唱、模仿、问答、变奏、命题、旋律补充、组合二声部等等都是性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这些教学手段归结起来,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激发兴趣、模仿和自主创造。
3.1激发学生旋律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的动力,与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让教学有较高的质量,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热情。具体到音乐旋律创造课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两点:
首先,音乐创作并不是他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对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神秘感。因此,音乐创作课程的开展,最先要做的就是破除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抵触心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比如,在刚刚上课,老师可以随意的用歌唱的方式做自我介绍:5 5 3—/5 65 3 5/(你们好,我是连老师)。之后再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介绍,对于稍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主的运用旋律进行歌唱。这样做,不但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乐创作这一新事物。
其次,许多老师会在教学中建立“优、良、中、差”的评分机制,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同时抹杀了相当一部分自主创作的成果。学生的创造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但切忌不可将学生的创造成果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评判。
3.2一切创作源于模仿
模仿是通往创作的必经之路,在旋律创作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板,比如针对一条旋律、一首歌进行全新的填词,或者对一段熟悉的旋律进行续写等等。由于有之前的范例,学生在这一类学习中会比较得心应手,也能够掌握旋律的规律,这就为之后的自主创作打下了基础。
3.3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
模仿的目的在于创作,当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后,教师应当鼓励其进行自主的音乐旋律创作。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旋律的创作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首先要让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旋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聆听和试唱中把握旋律的特征和内涵。之后,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音节做细微的变化,再让学生听一遍,找出其中的不同,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哪种音调定位更好听。在学生学会了辨析音乐流畅度后就可以让其试着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学生应用各种音节组合和变化构建出自己独有的一套旋律。
总结:
小学音乐旋律的创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在于培养出一个音乐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这一点,不要用过于专业和苛刻的条件去束缚住学生。只要学生能够在旋律创作中得到快乐、自信并掌握了旋律创作的基本理念与方法,那么这一课程也就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日),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