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入园后,在幼儿园的时间最长,与教师、同伴的接触也最多、最亲密。因此,幼儿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一个小系统环境。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空间设置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幼儿园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更重要的因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等在整个幼儿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中是无法估计的。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活动空间设置与活动材料的设置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空间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发生交往,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教师在把活动空间布置得美观、安全、卫生的同时应注意活动空间的分隔,考虑到方便幼儿的交往和幼儿与教师的交流、接触。因此,我们采用了分区活动,例如:益智区、积木区、艺术区等。但这种分区活动教师往往规定区与区之间不能随意往来,而且每个区严格限定了人数。这样的分区活动,就成了限制幼儿在活动中自由交往的障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对上述的分区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我们将以往桌面上的活动上墙,消除了桌椅对幼儿自由跑动、交流的障碍,同时,还要求幼儿根据活动空间的大小自由调配活动人数,并可以经过相互商量后交换活动区域。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2.活动材料的设置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音乐类、美工类、游戏类和操作类等。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使用率较高的是美工类和音乐类的活动材料,对游戏类、操作类的活动材料使用率较低。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较大作用的却是游戏类和操作类的活动材料。因为在运用游戏类、操作类材料活动时,幼儿易开展模仿、协商、指导、互学等交往活动。在充分认识到游戏类、操作类活动材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后。我对幼儿的游戏类、操作类材料进行了增加和调配。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和操作材料,保证人手一份,但又使幼儿仅靠自己的活动材料又无法很好的进行游戏和操作。这样,既消除了幼儿因为无活动材料而产生的侵犯性、破坏性行为,又给幼儿创造了积极交往和交流的机会,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和情感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和一般的心理气氛。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则与行为标准。创设人际环境主要是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具体包括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同伴间的关系。它虽然是无形的,但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甚为密切。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首先,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安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做到了,那么幼儿通过模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反之,教师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不管怎样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都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的相互关心,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气氛。容易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学会适宜的行为方式。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不会和同伴合作,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后,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与集体格格不入。根据幼儿这些实际存在问题,主要注意积极环境气氛的创设,鼓励幼儿交流思想和感情,提供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机会。因幼儿的观察能力差,在同伴委屈、伤心,需要帮助时,不能主动地做出安慰、关心等反应。为了能让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对某件事或物的感受;运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加上教师适当夸张的表情来感染幼儿,使之了解他人的情感情绪表现,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还应在日常的每个小细节中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游戏时,幼儿需要帮助,教师不必急于求成去帮助解决问题,可让幼儿自己去寻求同伴的帮助或带领他去寻求帮助,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
3.教师与幼儿的交往
教师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形成的指导者。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和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础条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在与幼儿交流中要多用表扬和肯定,以及“请”“能不能”“好吗”等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强硬的命令式语言。如“你去做什么事。”“你不许去干什么。”等等。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表扬幼儿时,可用微笑,轻拍脑袋、肩膀等动作。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反馈有更明确、深刻的体会。知道如何做才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接受,形成亲社会性行为。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对幼儿并不是放任不管,没有任何的约束。幼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教师明确向幼儿给出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的信息。如:打人、骂人是不对的,没人会喜欢,体会到被老师批评的惭愧和伤心等。幼儿园规则的执行应坚持明确性、一贯性的原则,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在具体、真实的交往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内化。
当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非单纯的受幼儿园一种环境的影响。他们还接受着来自其他环境的影响,而各环境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社会环境系统。因此,只有各环境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使幼儿的社会性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