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高度重视和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发展性课题。新课程语文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原则最终发生了两种本质意义上的变化,就是在教学方式上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从而强调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教育意义和长远规划的理论实践工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 学生能力培养 实践与探析
在学校教育中,高度关注对学生进行以探究、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霹雳神剑”和开创素质教育未来的强力引擎。然而,“任何社会变革都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较长时期的过程”,教育领域同样也不例外。理论和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知易行难的教育现象,作为学校工作的组织者、主导者、施教者和推动者,教师要在深刻领会和把握新课程精神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克服教育短视心态,厉行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本着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原则,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发展性课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践行。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是要把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是兴趣的激活源,而问题与疑问是自主学习的起点,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内发动力。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创设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特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学习情趣和探究心理,为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做好厚积薄发工作。
二是要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平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克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无序性和不完整性,把积极开展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多年来,笔者紧紧围绕有效性教学这一中心目标,勇于创新、善于实践、不断总结,初步构建了“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形成问题—合作探究—练习迁移—提炼成果”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由此逐步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良好习惯。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笔者首先发问:“《红楼梦》中没有《水浒传》那样惊心动魄的战场描写,没有《三国演义》那样令人叹服的阴谋阳算,没有《西游记》那样超然物外的光怪神奇,有的只是对大观园中那些钟鼎鸣食、富丽堂皇和缠绵爱情的生活描写。那么它为什么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中最有研究价值,而使得红学会遍布中国内外的呢?从本文学习中即可一斑窥豹。”这种激情导入让学生们顿生好奇情趣,他们很快开始了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有效地启发、引导和点拨之下,学生们能够结合生活认知,深刻感受到显现其中的生活环境、人物形象、精彩场面、情感细腻和思想主题等方面的大手笔描写,纷纷发表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自主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要把有效拓展延伸作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愿学”和“乐学”,后者则指的是“会学”和“能学”。再说,“过去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生动教材。”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在“争做导师”和“认真导学”之下,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把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是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从教材文本入手,教师可重点安排一些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自订学习目标”“自觉搜索信息”“自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自动梳理总结”等,把教学窗口实行有效迁移,为更好地开展课堂自主教学活动奠基铺路。再如,可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习需要和各类特长等,组织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或收集学习素材、积累资料,或就一些问题进行小组学习、探讨交流,或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模拟演练、辩讨实践……坚持不懈地训练这些“诗外工夫”,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在群体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根据课程结构、教学特点和学生发展等情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这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还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