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许多英语教师仍然只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如何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展开了讨论,着重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但如何才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本文展开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讨论,希望通过对目前文化意识培养相关研究和教育实习的观察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文化意识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能提出些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
1.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内容,老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是无“人情味”的字母单词。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讲解英语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堂用时多,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在一些简单的语句和一些日常的对话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教学内容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2.在课堂中渗透英语文化,创设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大部分小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的途径。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文化求知欲,适时的进行渗透,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累文化知识。本文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着手进行分析。
课前展示:每次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 让学生上讲台自我展示。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与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活动。
课中渗透: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漂亮的复活彩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用多媒体形象地讲解复活节的由来以及西方人是如何过复活节的, 顺带介绍复活节的两个象征物——染色的鸡蛋和小兔子。在了解西方国家的这种文化以后, 再请同学们思考“When do we eat eggs in China?”
课后拓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要想英语文化环境延续,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任务来扩展学生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畴,以拓展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视野。
3.关注学生情感 ,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教学环境很重要,并没有注重到对学生的内心情感的影响。而英语国家的教室布置体现的是与众不同,墙壁上有着学生喜爱的各种栏目,足以给学生尽量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座位的排列也体现着新颖、多样和主题化,老师们根据课堂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同适当及时地调整座位的排列。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教学环境的设计上着手,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文化的感情。在这些方面适当的借鉴西方国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布置和不断更新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差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他们所学的语言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文化环境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过程,仅靠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想要达到完全掌握英语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既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教学,还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这就需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1.英文剪切报。可以组织创办英文剪切报, 可以摘录一些经典影视剧的台词、一些经典儿童歌曲的歌词,一些儿童英文故事等,并把剪贴报张贴在校园黑板栏中,让学生共享知识的乐趣。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不时更换的张贴有英美文化气息的图画,以便学生开拓视野。并且开设多个栏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记录用英语思维表达身边点点滴滴的琐事,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加强英语的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 校园英语广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收集新闻报道或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等相关资料,积极投稿,通过广播进行介绍。课间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儿童歌曲,可以在一周内播放同一首英文儿童歌曲
让学生学唱、同一部原声动画电影让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3. 英语学习园地。在班级的英语学习园地里,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经常玩的游戏,既有趣又可增加词汇量。还可以从英语读物中找一些英语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国外人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板块应该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可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
四、结论
小学英语是初学阶段,恰当的结合西方文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乐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这无疑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再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总之,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是现行教育应重视却不可忽视的有待提高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