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建立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安全连接的有效机制,是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提出初步有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建立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安全连接的有效机制,是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阶段。吴晓求认为,经济金融化、金融证券化是21世纪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虽起步较晚,但也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初步实践的考察,初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累积的各种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提出初步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驱动因素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至今发展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商业银行存款充足,没有资产规模制约,没有资本充足压力,加上资产质量优良,利润率高,因此没有出售长期信贷资产的动力。然而这一状况正在改变,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人们认识到信贷证券化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对银行业、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具有正面的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驱动力正在迅速累积。
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资本市场内部,各种不同筹资方式的发展表现的极不平衡。同相当活跃的股票、国债市场相比,我国一般意义上的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因信用差、品种单一,投资者对其深具戒心,造成投融资渠道缺乏。而资产支持证券因其自身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等特点,恰能弥补企业债券信用差、品种单一等不足,丰富投资者投资渠道。
二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库,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实现融资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对利率高敏感的金融产品,具有可比风险程度下的价格优势,具有风险转移、信用创造及流动性创造等功用,有利于破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规模约束等困境。
三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粗放式、规模化发展模式,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长期资产比重较高。新的监管标准实施后,商业银行明显感到资本不足压力,随着信贷资产规模进一步增长,存款增长已经开始滞后于信贷增长,融资压力上升。而证券化的二级市场可形成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起到缓解资本与流动性压力作用。
四是商业银行需寻新的风险分散和释放渠道。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金融资产中过于集中,使银行系统性风险程度上升。商业银行需寻求更大更深的金融市场吸收经济周期下行的信用风险,从而助推证券二级市场的形成以分担风险。除信用风险以外,商业银行还面临流动性、再融资、利率、提前还款等风险,而债券市场具有更高流动性和更合理利率结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作为管理这些风险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