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年限跨度大、政策性强,形成了不同的审计模式,其中包括国资审计模式。如何立足国资监管职责,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型; 国资审计模式; 塑造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含义及主要作用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1] 深入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形成长效监督机制;有利于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控制、防范经营风险。[2]
二、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模式及相互关系
目前,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四种模式:审计机关模式、国资审计模式、企业内审模式、社会审计模式。
这四种模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一般由纪委、组织部、审计机关、国资监管机构等部门组成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总协调管理机构。中央、省委、市委管理的国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审计机关具体实施;国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对其所管理的国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各企业组织实施所属子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于大部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部分国有企业自身不具备直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在实施操作时一般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审计。
二、国资审计模式的优越性及面临的困难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发展,国资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国资审计模式在整个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深入研究国资审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资审计模式优越性
1. 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相关法规赋予了国资监管机构法定职责。
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企领导人具有任免、建议权,组织实施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体现了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