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独立学院发展迅猛,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承担了我国约30%的本科生培养任务。作为独立学院运行的制度保障,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特点,接着分析了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办学目的、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运行机制 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0.引言
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是协调学院自身和投资方关系、内部各个教学部门关系的制度和机构。按照协调对象的不同,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可分为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1]
1.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特点
1.1依托母体高校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发展起点较高。多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具有密切联系,他们的母体高校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品牌、丰富的办学经验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独立学院可以据此,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取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让处于二本和三本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就读独立院校获取本科学历。
1.2独立运作
2008年2月4日,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26号令,该号令明确了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独立性。自此,独立学院享有独立办学的权利,包括独立的教学基地和设施、独立颁发毕业证、独立招生等,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一本和二本院校的民办和民营运行机制。并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成为真正提升个人价值的高等学院。
1.3办学机制新颖、灵活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成立董事会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实行绩效考评、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并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来开展管理工作,使得学院的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此外,独立学院还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实现教学品牌和社会资金的完美结合,这使得高等教学资源增多,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独立学院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便于准确地制定办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