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博公众平台具有的强大的功能和优势,使得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成为可能。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新模式时,要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整体转换,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化,提高精准性、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群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18-03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86亿。在智能手机在人群中得到普及,互联网走向社交化的背景下,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基于移动端和智能机的新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并于2012年8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据中文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微信用户群中大学生是主体,占了64%。这些表明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面对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强大的影响力,如何有效利用微信的功能,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发其学习资源,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 微信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微信开放式、多维度的交流方式使得划一性、封闭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受到冲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等其他组织的校园文化为辅,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全国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为依据。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对最新信息和知识的及时补充,缺乏对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及时关注。
作为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工具,微信既加强了以手机通讯录等为代表的熟人强关系社交圈,其“摇一摇”和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又把社交圈扩展到陌生人层面,同时微信的系统插件也打通了QQ邮箱、微博好友等通道,最终形成一个庞杂的社交网络,使得学生接收和传播的信息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增强,教师在学生思想中的影响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日趋弱化。同时,学生通过微信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关注到社会热点问题,并可以转发或者评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提升群体互动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网络深度参与和划一性、封闭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课堂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和冲击。
微信多元化的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注重对学生“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的灌输和对学生品行的评估、监督和约束,缺乏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考量,这必然使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空洞、强迫等消极体验。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和普及,使得大学生面临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微信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微信关注、评论等功能使学生从单纯的信息获取转向互动参与,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在微信上流转、汇聚和碰撞,大学生在对社会事件的事实信息和评论信息的接收、理解、评判和容纳中构筑自己对客观世界的多元认知。这影响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和践行程度,降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