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韦其麟创作了一系列总题为“给诗人”的散文诗,这些作品后来结集为《森林的梦》出版,是韦其麟作品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作品集,体现了一个诗人对历史、现实、人生甚至诗的艺术的思考,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这些作品依然可以从多方面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人格、诗品及其他
诗品即人品。无论读诗还是评诗,我都常常把诗人的作品与他的人生历程、人生追求联系起来看。诗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对人生与现实的态度的揭示,生活是生成诗人情感的最基本源泉。虽然诗的审美人格与诗人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诗人的现实人格是诗的审美人格的基础,如果这二者相疏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这样的诗存在着不真实的因素。
从出版《百鸟衣》到现在,韦其麟又出版了不少诗集和散文诗集,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只要细细研读,我们就会被诗人在创作中所花费的心血、所奉献的真诚所折服。韦其麟是一位踏实的诗人,是一位爱诗如命因而不愿随便涂鸦以免损伤了诗的崇高的诗人。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民族的爱、对人生的爱和对诗的真诚,感受到他那颗追求正义、追求真理、不断求索的心。
韦其麟的人格是令人尊敬的。这可以从他对自己的诗的评价中感受出来。在《寻找太阳的母亲》的后记中,诗人自称他的诗只是“所谓的叙事诗”“幼稚的习作”;《壮族民间文学概观》中的“作者介绍”对诗人的创作与研究也只写了“曾发表了一些诗歌作品和有关民间文学的文章”。这与那些把收进了一篇文章的书也称为“专著”的人相比,韦其麟的形象显得高大许多。
韦其麟只是踏实地生活着,只求不愧对人生、不愧对生养他的大地、不愧对孕育了他的心灵的民族文化。他的诗是他的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曾说过:“写的时候,我从没有伪装过我的感情,我从不曾欺骗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太阳的母亲·后记》)。诗人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对所爱的就大胆地爱,对所恨的就入骨地恨。
有了崇高的人格才有崇高的诗。1987年至1988年间,韦其麟以《给诗人》为总题写下了一系列精粹的散文诗,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诗人的爱与恨,追求与鞭笞,显示出了崇高的艺术审美人格。
在散文诗《诗——致诗人》中,诗人写道:
你教我不歌唱金钱,金钱嘲笑你的寒伧。
我的心里充满着希望。
你教我颂扬善美,而善美往往被丑恶所戏弄。天地间不时荡着戏弄者得意的微笑。
我的心里充满了酸苦。
你教我礼赞崇高,而崇高每每被卑鄙所亵渎。天地间不时响着亵渎者放荡的狂笑。
我的心里充滿了痛楚。
你教我赞美智慧,而智慧常常被愚昧所评判。天地间不时飘着评判者阴冷的嗤笑。
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
这是诗的呼唤,也是诗人自己艺术追求的展示。诗人崇尚希望、善美、崇高和智慧,然而,当希望落空,当善美“被丑恶所戏弄”,当崇高“被卑鄙所亵渎”,当智慧“被愚昧所评判”的时候,诗人便酸苦、便痛楚、便悲哀,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诗人的追求,因此,这酸苦、痛楚、悲哀是值得赞美与颂扬的,是诗人人格的表现,也是我们评价诗人作品的根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