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审计与外部监管力度
1. 加强对环境成本披露的外部审计
加快建立配合环境会计准则的审计准则,同时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以提高环境审计的能力,使其具备环境审计的资格。提高对环境或有负债的评估能力、环境风险的认定能力、环境危害的评定能力,从而起到环境经济警察的作用,对环境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与完整性进行积极有效的鉴定和监督。
2.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公众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如新闻媒体或互联网,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督。可以尝试借助技术手段,如污染企业工厂外部设立污染排放情况动态信息牌,以便公众进行日常动态监督。考虑到环境信息零散,具有个性化特征,不易查询,因而还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网上刊登公司的环境数据,同时使用EPA 设计的污染概况调查表,披露信息清楚集中,便于比较分析。
3. 提高企业自身的重视程度
外因固然重要,但单凭外部强制作用,难以使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方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企业自身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成本在企业长远发展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中起到的关键作用,那么即使是法律法规和准则发展完善,也不会从根本上真实和完整地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但若企业自身认识到环境成本信息的不可替代作用,认识到自身对生态以及社会重大责任,那么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在其中顺理成章地起到了辅助企业真实、公允地完成核算的推动作用。
然而现实中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造成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披露不够重视,没有看到环境成本对于企业发展长远战略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应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并将环境成本管理纳入其中。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分析企业本身及外部环境的相关资料,为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事实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取得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由于为管理当局提供了比传统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广泛的成本信息,因此,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进行核算,还须包括关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容流程和与价值链相关的信息,环境成本自然也应包括在内。
因此,企业需要培养战略眼光,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战略管理,从事前、事中到事后进行全方位、全面的跟踪、记录,再到最后的反映,进行全过程的控制。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长远发展以及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提供决策,奠定基础。